写在前面

岁末年初,汽车业界的各种盘点无不按销量排座次,以盈利论英雄。但之于汽车品牌,谁又对品牌本身这一最重要的考量指标负责呢?现在,不妨让我们把目光稍微放远一点,梳理一下过去几年间,甚至十几年间,一些品牌是怎样由高向低、渐行渐远的。 [详细]
    2004年,雷克萨斯宣布在华建立特许经销店,隔年后首款车型上市。时至今日,雷克萨斯进入中国市场刚好十年,如何评价其间表现?


  雷克萨斯中国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江积哲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十年发展中,有收获更有遗憾,尤其是与竞争对手比,雷克萨斯慢了。


  雷克萨斯的“慢”,主要体现在后劲不足。十几年前还被称为“凌志”的雷克萨斯,几乎是唯一可以与宝马、奔驰、奥迪相提并论的高档车品牌。但是,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雷克萨斯的境遇可谓每况愈下。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多个主要汽车销售市场均出现微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但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最大汽车销售市场的中国却是例外。2013年共计售出219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3.9%。2014年虽有所回落,但预计也可保持接近7%的增长。


  2013年,位列全球车企销量前三位的是丰田、大众、通用,分别售出998万辆、973万辆、972万辆。在中国市场,大众、通用2013年分别售出327万辆和316万辆,均占各自总量约三分之一。同期,丰田在中国市场仅售出约92万辆,占总量不足十分之一。


  而2010年至2012年,丰田在华销量分别为84.6万辆、88.3万辆、84万辆,使丰田汽车高层要在2010年前,在华年销量突破100万辆“雄伟”目标打了水漂。
    20年前,国人对凯迪拉克的认知,是从电视或报纸的新闻图片中——作为国宾车队的“头车”,凯迪拉克一时风光无两。当时,凯迪拉克的中文译名是“卡迪拉克”,人们更习惯于昵称为“卡迪”或“大卡”。


  十年前,凯迪拉克CTS以进口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稍后凯迪拉克CTS、凯迪拉克SRX分别在上海通用实现本地化生产。其间,中国高档车市场高歌猛进,奥迪、宝马等品牌风生水起,但凯迪拉克逐渐被边缘化,“大卡”的品牌形象不断下行。


  那么,曾经的国宾车队的“头车”,为什么走了一条品牌向下的不归之路呢?


  今年12月5日,凯迪拉克方面透露,未来五年内,将在中国市场推出9款车型,并在2018年实现95%的本土化生产率。因此,坊间大多认为,凯迪拉克终于要“大干一场”了。
    与奥迪A6竞争失利,让别克品牌对自己在中国市场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不得不“放下身段”,重新定位。在“新世纪”车型之后,别克品牌先后祭出君威、君越的组合,与中高级车市场(B级车)的中坚力量:帕萨特、凯美瑞、雅阁、迈腾和天籁等竞争。终因产品竞争力不足,营销策略欠妥等原因,所谓的“双君”组合胜少负多,甚至两个车型的销量之和也不及其他领先品牌的一个车。


  君威、君越推出改款车型后,勉强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却与主流市场渐行渐远。今年前11个月,君威、君越的累计销量为175331辆,仅为排名第一的帕萨特销量的八成略多。


  与“官车”擦肩而过,别克品牌自然心有不甘。在稳住阵脚之后别克品牌还先后以荣御、林荫大道两款车型上攻中大型车(C级车)市场,意欲卷土重来。然而,“落水的凤凰不如鸡”,别克品牌的种种努力均无功而返。
    十几年前,通用汽车别克品牌战胜老对手福特而进入中国市场,却没能赢得与奥迪在公务车市场的对决。此后,由于“小别克”——赛欧的“成功”,令别克品牌形象急转直下。


  车型来源混乱,市场定位模糊,以及在美国市场风雨飘摇的处境,都让别克品牌在中国市场越做越低。


  “‘别克’在我老爸的眼里,是仅次于‘奔驰’的,绝对的高档品牌”,一位原同事的回忆,最能概括别克品牌曾经在很多国人心中“高大上”的地位。但是,在如今的市场上,有谁还会认为别克是高档品牌呢?
    作为大众旗下超豪华品牌,保时捷以生产高级跑车而闻名。但在中国市场,印有跃动黑马图案,具有动感、圆润、经典造型,体现保时捷品牌精髓的911、Panamera或Boxster,并没有成为这个豪华品牌的“代言者”;反倒是过度倚重与大众途锐同平台的卡宴,以及和奥迪Q5同平台的MACAN,给人一种SUV专业厂家的错觉。难怪有人戏称:保时捷这是要和哈弗争夺SUV第三品牌的节奏啊!


  据最新官方销售数据,2014年1-11月,保时捷全球销量实现16.9万辆,同比增长15%。


  数据还显示,今年11月,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销量达到4483辆,同比提升20.9%;1至11月累计销售40504辆,同比增长18.7%。其中的9月,保时捷在中国的销售表现甚至一度超过美国市场而位居各国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