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 梦想照进现实

2024-06-06 06: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郭跃)

飞行汽车 梦想照进现实

2024年06月06日 06: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 郭涛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鼓励飞行汽车技术研发、产品验证及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元级市场规模。

  飞行汽车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在政策逐步推进的同时,相关企业也争相布局生产飞行汽车。3月8日,小鹏汇天“旅航者X2”飞行汽车顺利完成广州CBD“天德广场—广州塔”区域的低空飞行;同日,广汽集团飞行汽车GOVE也在广州CBD上空进行了飞行展示;3月25日,小鹏汇天宣布,其“陆地航母”飞行汽车的飞行体(代号:X3—F)即将进入适航审定阶段。根据规划,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将于今年四季度开启预订,并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开始量产交付。广汽集团旗下“广汽GOVE”多旋翼构型飞行汽车于去年6月成功实现全球首飞,目前已完成300余次飞行测试。正在研发的“广汽GOVE”复合翼构型飞行汽车,未来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150公里城际出行的需求。按照规划,广汽将在2025年对飞行汽车启动示范运行工作,2027年在湾区两座到三座城市实现“基于全空间无人体系”的立体出行场景。

  除小鹏、广汽外,近年来,吉利、大众等一众车企也争相入局,多款飞行汽车相继发布。亿航智能两款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甚至已在淘宝上架。在政策与技术的共同推动下,人类关于飞行汽车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自汽车和飞机发明以来,人类对于飞行汽车的探索已延续百年。如今,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代表的飞行汽车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波音、空客等航空业巨头,大众、丰田等汽车企业,以及一些初创公司在内,全球在研的飞行汽车项目超过200个,有160多家公司正在试图制造飞行汽车。

  在中国市场,2023年第四季度,亿航智能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先后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以及标准适航证(AC),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随着“双证”的获得,EH216—S市场需求激增。亿航智能财报显示,2023年共计交付52架EH216系列产品,较2022年的21架实现翻番。

  小鹏汇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兼小鹏汽车造型中心总经理王谭表示,未来出行将是智能互联、电动化和可持续能源化的,但更重要的是立体化。目前全球飞行汽车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是一片蓝海。对比来看,国外飞行汽车起步较早,但中国企业依托智能电动汽车的领先优势,在很多产品研发和技术方面走在前列,未来的飞行汽车商业化应用也将实现领先。

  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汽车产业的发展给适用航空领域带来了新的技术和产业变革。飞行汽车占成本60%的核心部件与电动汽车技术方向一致,汽车产业链为飞行器的大规模低成本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地面交通有强烈的向立体交通发展的需求。

  技术的突破,需要政策支撑。2021年2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民用航空局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开源证券认为,2024年政策产业共振,有望成为低空经济元年,后续载人客运市场应用场景的打开有望为eVTOL市场提速。

  对于飞行汽车整体的市场规模,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预计,到2030年全球投入商业运营的eVTOL数量将达5000架,2050年将达16万架。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城市客运(UAM,Urban Air Mobility)可触达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应用领域,飞行汽车对于整体出行将起到有效的补充。目前来看,飞行汽车的使用仍基于特定场景,未来在产品安全性、续航里程等方面仍有待突破。

  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飞行汽车当前发展态势以及各方预测来看,飞行汽车的商用化比公众预期要来得更快,未来5年至10年将会掀起商用化的热潮,但是产品的运营还是在限制环境下进行,安全性仍未得到充分市场验证和公众认可。

  有业内专家认为,飞行汽车的应用场景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产品技术边界,包括动力、安全性等;二是政策法规,比如空域管理、飞行标准等。飞行汽车的应用场景将随着两者的变化而变化。早期阶段,飞行汽车产品的飞行速度、距离及可飞空域有限,将主要在固定路线的限定场景下飞行。随着航程和航速的增加、空域的进一步开放,在城市中会形成一些固定的飞行网格,可以实现城市内的短途出行,一些城市群之间的城际交通也将成为高频应用场景。

  王谭表示,长期来看,随着产品及空中交通管理等越发成熟,会实现城市内门到门、端到端的通勤,建立完整的立体交通网络。(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

(责任编辑: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