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赛道鏖战正酣

2024-06-18 07:22 来源:工人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陈梦宇)

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赛道鏖战正酣

2024年06月18日 07:22   来源:工人日报   

  从无人驾驶公交车到出租车,从封闭的基地道路测试到开放的城市街道运营……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方便了居民生活,提高了道路行驶效率。

  前不久,赛力斯汽车与中国汽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安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重庆举行。旨在建立中国汽车安全设计、评价新标准,成为“产学研”合作共进的全新典范,促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当天,赛力斯汽车与中国汽研双方代表还发布了智能安全联合实验室首期成果,共发布19项成果证书,覆盖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健康安全、动力与能源安全4个领域,其中4项行业首创、15项行业领先。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月产销首破“双百万”,汽车出口首次跃升全球第一,擦亮了“中国制造”新名片。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有119.4万余家,其中今年1-4月新增注册企业10.8万余家。

  国内多个城市"押注"新能源赛道

  今年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50%,超越燃油车,足见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已驶入“快车道”。随着新能源车企竞争进入白热化,新能源汽车城市产能“军备竞赛”也越发激烈。

  提到新能源汽车之都,坐拥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上海,面临的竞争也不小。2021年上海夺冠后,2022年黑马西安大爆发,再到2023年深圳成功突围。在比亚迪强势的产量冲击下,这三年“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已三度易主。

  与大家的惯性思维有所区别,中国第一条 L4 级自动驾驶公交线既不是在高科技企业云集的北京,也不是在以创新企业闻名世界的深圳,而是在重庆市永川区。早在2021年4月,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公交车投入运营,开启了中国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大幕。从“科幻”到落地,永川全车无人的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给整个汽车行业 L4 级自动驾驶打了一针强心剂。

  百度智行信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安全运营部总监阮廷川介绍说,永川依托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机构招商车研,构建起集“孪生仿真+封闭道路+开放道路”为一体的自动驾驶测试体系,涵盖市政路、快速路、乡村道路、山路等30个典型测试场景,服务了百度、长安等在测L4级车辆52台,测试里程超200万公里,测试体量居西部第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群的突破,汽车正从传统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多功能空间,而自动驾驶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方向,逐步向“车、路、网、云、图”一体协同发展,将成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竞争制高点。

  瞄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重庆一脚“油门”踩到底,轰出了“加速度”和“推背感”。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数据显示,重庆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飘红”,渗透率最高达50.9%,多次领跑全国市场大盘。

  “重庆已具备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标杆的技术与制造实力,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规模和效益均高歌猛进。”赛力斯集团科技公司总裁许林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包揽增程式、纯电、插电式、换电式、氢燃料等技术路线,门类齐,研发强。

  长安汽车、赛力斯等在“数智新汽车”领域开疆拓土,阿维塔、深蓝、长安启源、问界等“声名鹊起”。目前,重庆已形成长安系为龙头、10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产业集群,本地配套率达70%。在“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竞逐上,作为汽车制造重镇,重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数万亿元无人驾驶“蛋糕”诱人

  智能网联车在多地全城“开跑”,特斯拉酝酿在华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沉寂许久的自动驾驶,这段时间重新站上“C位”。据中金公司预计,我国高速城际物流潜在市场规模达3.3万亿元,矿区无人驾驶市场近6700亿元,无人末端配送市场达1700亿元。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市场近1.7万亿元,自主代客泊车市场规模约800亿元。由此可见,我国L4级自动驾驶的未来市场规模达数万亿元,将是一个巨大的“蛋糕”。

  近两年来,武汉市加快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在全国率先发布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政策,实现跨区通行、跨江通行、机场高速通行等多个自动驾驶商业应用场景的全国创新突破。

  “为了推动无人驾驶车的早日上路,上海将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不断扩大自动驾驶可运行范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现已开放了1002条、2000公里的智慧测试道路,覆盖912平方公里,建成智慧道路达331公里。

  6月2日,在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内,记者打开“萝卜快跑”应用软件,输入目的地,几分钟后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平稳驶来。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外部构造与普通的网约车或出租车相似,进入主要道路后,车速逐渐提升,甚至可以超过其他车辆。在复杂路段,车辆能够精确地减速、避让行人等操作,给乘客带来安全感。全程5公里只需3.8元,相比于普通出租车和网约车,价格要便宜得多。

  由于没有司机,方向盘还能自动转动,刚开始记者还有些不适应。当地市民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已成为他们日常出行的一部分。据悉,自从永川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投入运营以来,已经累计乘坐超过15万人次。

  “因为安全所以信任,我们单量最多的用户已经打过2000单,里程最多的一单已经超过95公里。只要坐过的人就会相信‘未来已来’。”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说,“萝卜快跑”已在北京、重庆、深圳、上海、武汉五个城市,开展车内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和测试。伴随成本更低的自动驾驶车辆的规模化部署,将越来越接近商业化盈利。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2030年前,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国内全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出现是大概率事件。

  智能网联痛点短板如何克服

  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并非简单的产量比拼,而是各城市在相关产业链布局、创新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较量。在方兴未艾的比拼中,更多城市有望跻身新能源汽车产量“百万+”行列,成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新型“汽车城市”。

  “当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面临着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不够等问题,影响了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设。”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院长胡远志说,建议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实施事业合伙人模式集聚全球人才,吸引优秀人才、企业、科研院所等入驻,实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创业和产业融合发展。

  重庆市政协委员、长安汽车首席专家华騳骉建议,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健全智能化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强化核心技术攻关,逐步实现关键技术“白盒化”、核心部件制造可控化、稀缺核心原材料资源可获得,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目前车企和大模型的技术需要有更好的协同,从而尽快来确定整车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的协同关系,来确保先进的算法、先进的技术能够尽快上车。

  “建立完整的专门性立法(如制定自动驾驶法、《智能网联汽车条例》等)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说,当前自动驾驶正处于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期,亟须在各部门、各地方现有政策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自动驾驶相关立法。不仅仅对于中国智能汽车下半场有定心丸作用,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全球领跑也有提振作用。(工人日报记者 李国)

(责任编辑:陈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