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退热 中国汽车产销增速超10%

2025-08-11 15:02 来源:中国经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姜智文)

“内卷”退热 中国汽车产销增速超10%

2025年08月11日 15:02   来源:中国经营报   记者 尹丽梅 张硕

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重要载体,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提质的关键期。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交出一份高增长、高韧性的“成绩单”——产销同比增速双双超过10%,新能源汽车延续强势,出口动能持续释放,整体运行态势稳中向好,结构优化趋势初显。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稳健半年”,也为全年实现“量质齐升”奠定了基础。

“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多项指标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是最近几年来,上半年运行表现最为稳健的一年。我们对于全年的市场走势完全有信心,预计全年将保持稳定增长。这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是连续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以及全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分享了他对今年车市的看法。他指出,预计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即2025年),全行业将在平稳的运行之下告别“多事之秋”,站在坚实的起点上,迈向即将到来的“十五五”。

上半年成绩喜人。然而面对这张亮丽的成绩单,行业从业者的心情并不轻松。这是因为在光鲜的数据背后,盈利能力普遍承压、“增量不增利”问题仍在困扰整个产业链。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财富中文网近期发布的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今年一共有10家中国汽车及汽车部件企业进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然而,其中有7家企业的排位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财富中文网方面指出,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突破,产量和销量均领先世界。但与世界其他汽车生产大国相比,中国汽车的经营效率堪忧。全球共有35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上榜,平均销售收益率达到4.3%,几乎是中国企业的两倍。

这就像一枚放大镜,清晰地显示出中国汽车产业当前的痛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汽车制造业利润从2017年的7.8%一路下降,2025年一季度跌至3.9%,低于工业整体平均水平。

一边是产销数据飘红,一边是经营利润下滑,在“十五五”即将开启、“十四五”收官之年,如何推动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形成以科技驱动、价值导向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 在全球汽车产业重构的大背景下,下半年中国车市将如何实现行稳致远? 成为全行业共同思考的命题。

“在目前的融资环境下,我们认为车企的毛利率低于15%将难以覆盖各项费用支出。车企有很多事情想要去做,想造芯片,想做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这就会导致费用率高企,有些车企2024年的综合费用率(含税金)超过了30%。如果车企的毛利率低于15%,在难以融资的情况下就很难维持正常运营。”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德安指出了当前汽车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她判断,汽车行业利润率承压的情况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调整和转向不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是,面对盈利难题,行业内已有一些企业主动开启了“错位竞争”,目前来看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王德安指出,如果车企在出口方面取得了比较高的回报,则可以在国内市场利润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保持更好的总体经营质量。与此同时,一些民营车企正在积极推动高端化战略,这也可以使其经营保持比较好的韧性。

“不同的车企也有不同的选择,一种是把自己的长板做长,锐化自己的产品特色,另一种是采取跟随战略,现在市面上什么车卖得好就去造一辆差不多的车。我们对跟随战略不太看好,车企一般会倾向于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份额。在我们看来,当下汽车产业的高端化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土壤,可以说是到了一个黄金期。高端市场优质供给仍显不足,这就存在着大量的机会和空间,留给自主品牌去挖掘。”王德安认为,高端市场的竞争维度更加多元,而且竞争壁垒不容易攻破,这是车企无论是从经营质量维度去考虑还是从品牌长期发展维度去考虑,都应该去做的一件事情。

汽车产业的良性生态体系需要多方协同搭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平稳运行对稳定经济大盘至关重要。记者关注到,6月以来,国家多个部门对汽车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进行了综合整治,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中汽协副秘书长柳燕告诉记者,市场竞争越是激烈,我们越要保持定力,坚持长期主义发展理念。长期主义发展理念的核心是持续地创造价值,其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品牌建设。“如果没有品牌的积累,每一个成交都是高成本的。中国汽车品牌要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就要持续深耕品牌建设,做‘流量’时代的长期主义者。”

(责任编辑: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