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智驾险”,要有“新钥匙”

2025-08-14 15:20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陈梦宇)

解锁“智驾险”,要有“新钥匙”

2025年08月14日 15:20   来源:广州日报   杨博

“用智能辅助驾驶出了事故,谁来负责?”这个问题近期因特斯拉的“败诉”再度引发热议:8月初,美国法院以2.4亿美元的罚单判定特斯拉需为2019年一起涉及驾驶辅助系统的致死事故承担部分责任。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变了,开锁自然要有新钥匙。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朝着L3、L4乃至L5级别迈进,传统车险所提供的风险保障愈发捉襟见肘,“智驾险”便应运而生。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眼下的“智驾险”更像是一款提升用户使用智驾功能的延保服务,甚至被看作是应对赔付过程中信任危机的一剂“止疼药”。在理赔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责任判定的障碍。

打造名副其实的“智驾险”需要若干基础条件。只有解锁的基础条件一一具备,才能配齐解决新问题的新钥匙。譬如,实现数据共享。评估风险需要海量车辆运行数据的积累,否则无法支撑精算模型。然而,当前智驾系统的日志数据由车企掌控,不但车主难以获取原始数据,而且第三方鉴定机构调取数据也常常吃“闭门羹”。这也加剧了定责不公正的风险。又如,打破“双重身份”。目前,车企既是“智驾险”的售卖方,又是规则制定者和赔偿责任的界定方,集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角色于一身。这也决定了,责任认定存在着“模糊地带”,“智驾险”甚至成了车企撇清责任的某种工具。

真正的创新是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如何破解新需求带来的新问题呢?针对数据垄断的问题,可以由车企、险企、技术服务商、第三方鉴定机构共建数据共享平台。车企与险企可以改变传统的“销售代理”关系,形成“数据共享+联合开发”的协作关系,共同搭建智能驾驶保险定价体系,推动保险从事后理赔转向事前防控,协力为智能驾驶系紧安全带。而为了打破车企在理赔过程中的“双重身份”,有必要构建一套多方共治体系,重塑智驾的行业生态。具体来说,要建立健全数据监管机制,明确事故鉴定技术标准,形成“技术研发—标准引导—政策护航”的协同机制,推动“智驾险”从延保服务转变为真正的“标配服务”。

(责任编辑:陈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