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为期三天的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圆满落幕。
大会历时3天,举办3场全体大会、3场特色活动、6场主题论坛、5场同期边会,共17场重要活动,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8000多名代表参会,在线观看超过2100万人次。

在政策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体系及实践分享》为题作引导报告。郭守刚指出,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在政策、标准等方面推出系列支持措施,助力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技术创新、政策法规标准、产业化应用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安全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张光明指出,新阶段新征程,安全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答题”,全面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保障能力,既是应对网络安全新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助推新时代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未来,要更加注重凝聚共识,建立多层次、常态化对话机制,构建安全发展共同体;要更加注重创新引领,研发高质量安全产品和服务,探索汽车数据跨境流动解决方案,培育安全发展新动能;要更加注重合作共赢,建立灵活高效的合作模式,开创安全发展新格局。
在技术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正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仍面临关键技术仍待突破、标准法规仍需完善等挑战。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深入研讨技术趋势与发展路径,凝聚产业共识,携手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人工智能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介绍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赋能应用、生态建设、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举措成效,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汽车”驾驶自动化、座舱智能化、“研产供销服”全环节智能化等方面的最新趋势,同时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人工智能+汽车”安全防护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完善“人工智能+汽车”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兜底线、促创新、强支撑”的作用。
在数据论坛上,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司长张望以《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题做主旨报告,指出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数据空间作为全球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战略支点,有望突破前数据流通面临的诸多阻碍。中国已开展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加快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布局,未来将从完善制度、创新应用、标准研制推广和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的创新发展。
在应用论坛上,郭守刚指出,开展示范应用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必经之路,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已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已经实现“连点成片、连片成域”的规模化应用部署,逐步迈向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下一步将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开展测试示范项目、强化标准引领与协调机制、探索数据共享共建、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闭幕式上,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总结了本次大会取得的成果,并指出,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步伐加快,作为积极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北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创新友好、场景丰富、政策开放”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与融合创新,为中国乃至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贡献北京力量。
大会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十大成果》,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产业发展明晰规范化路径、为安全监管构筑坚实屏障。大会还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研究报告》等系列成果,系统总结产业发展成效,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同时,大会举行了“十城十车”交管信息服务规模上车应用合作签约,推动“十城十车”向“强化数据质量,服务量产商用”的新目标迈进;发布《自动驾驶“数据拼车”众源共享新范式》,为自动驾驶数据流通和融合提供典范;揭牌“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亦庄研究基地”,面向国家在车辆与交通等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在技术、人才、产业发展等方面重点开展三大高地建设;启动“车路云一体化”中外车企协同开发测试行动(2026),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向量产车型应用。(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