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近期,国家发改委举起反垄断大旗,一个个高档车企降低姿态,应声而动,降价之声不绝于耳,高档车进口车车企们争先恐后降低配件维修价格,处罚态势不可避免,业内震动,企业惶惶,反垄断也许还将发酵。发改委此举是一时之策,还是长久之计?企业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后续的动作,将给我们以答案。而从此次反车企垄断的时机、力度、方式来讲,汽车界可谓空前,那么究竟该如何解读呢? [详细]
    昨天,湖北省物价局召开规范汽车销售中的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会,通报了武汉4家宝马[微博]4S店协商统一收取PDI检测费(俗称新车检测费)构成价格垄断协议的违法行为,并依据《反垄断法》对4家宝马经销商给予行政处罚,罚款总金额达162.67万元。这是今年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以来,对汽车经销企业开出的第一张罚单。


  在告诫会上湖北物价局表示,本次处罚的4家宝马经销4S店为武汉市鄂宝、中达江宝、汉德宝和宝泽。处罚的原因是PDI检测作为售前检测,本应是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在向消费者销售完全合格的汽车产品之前,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但这4家宝马4S店却协商统一收取PDI检测费,构成价格垄断协议的违法行为,分别处以93.79万元、34.16万元、19.72万元和15万元的罚款。
    据悉,8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丕杰携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以及相关区域市场负责人,赴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就有关情况做了汇报。


  就在刚过去的7月底,一汽-大众奥迪宣布,主动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零部件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以下简称“零整比”)也随之降低,以国产奥迪A 6L为例,该车型的“零整比”从411%降至291%,用户在使用和维修中付出的费用也将相应减少。
    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称“发改委”)召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发改委已经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近来,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成为行业和社会热点话题。据《中国经济周刊》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至少10家汽车企业被发改委调查、约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曾协助发改委等部门进行调研。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汽车行业的确存在诸多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各主机厂制定的政策有诸多涉嫌违法的行为和现象;在售后服务渠道方面,也涉嫌垄断问题。”
    昨晚,有消息称,主管部门已确定克莱斯勒、奥迪存有垄断行为,两家企业或将“分享”中国汽车流通领域的首张罚单。


  至此,已持续发酵许久的汽车反垄断调查有望迎来一个高潮。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调查中,处罚哪些企业固然重要,企业纷纷降价也不应是为应付反垄断调查,而如何使得消费者享有更合理的商品价格,才是整个反垄断调查的关键所在。


  昨日,克莱斯勒宣布将旗下Jeep大切诺基SRT8价格下调6.5万元,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价格下调4.5万元人民币。那么,市场上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网记者随即走访了相关的克莱斯勒4S店。
     昨天,媒体纷纷爆出:8月4日,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小组突击查访梅赛德斯-奔驰上海办事处,检查内容直指“整车价格和最低限价的经销商政策“。此举一方面掀起了反垄断调查的高潮,另一方面表明,国家关于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已经深入汽车厂商的“要害”。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发改委对奔驰的调查力量主要是来自上海、江苏的物价和反垄断部门。奔驰是否存在垄断行为,目前正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发改委突击查访奔驰上海办事处显然是正常执法行为,一定是奔驰的整车价格等严重触犯了反垄断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接受中国经济网汽车采访时表示。
     从今年5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开启了对汽车品牌反垄断调查。此前有传闻称,随着捷豹路虎、奔驰和奥迪快速应对反垄断之后,克莱斯勒将成为“众矢之的”,并很有可能成为“反垄断板子打下去”的目标。


  克莱斯勒在国内多次经历政府相关部门的“调查”,2009年和2011年,商务部曾两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目标针对排气量在2,5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由于进口车是克莱斯勒维持在华业务的主要方式,“双反”调查致使克莱斯勒旗下三大品牌9款进口车型悉数上榜,成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影响最大的美国汽车企业。


 面对本次反垄断风暴,据了解,克莱斯勒一直参与配合反垄断调查,但拟回应的降价方案一直没能得到“官方”认同,也造成了克莱斯勒迟迟无法公开回应。中国经济网致电克莱斯勒公关部,多位员工不予接听电话,克莱斯勒公关公司的两位员工手机一直处于关机中。
    以品牌授权为核心的汽车零售体系,渐渐拉开改革的大幕。8月1日,《工商总局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出台,根据工商总局公布的备案名单文件,已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为“××品牌汽车销售”的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可以申请变更登记为“汽车销售”,备受诟病的厂家主导汽车渠道垄断,正在迎来变革。


  最近两周,捷豹路虎、奥迪、奔驰等豪华汽车品牌,要么“官降”20万元,要么调低售后服务和配件价格,以应对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对国内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


  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连续关注事态进展,并在《顶层设计缺失 “反垄断”到底该听谁的》指出“症结所在”,即《反垄断法》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整车厂主导权管理上,存在明显“矛盾”,从独家授权、渠道掌控到配件垄断,每一个环节都因为“顶层设计”而面临改革掣肘。
    8月3日,奔驰中国宣布下调部分维修配件价格,平均降幅约15%,这已是继7月降低维修保养价格后,奔驰短期内二次调低售后价格。当前,国内汽车业所刮起的反垄断旋风越演越烈,流通领域的反垄断罚单也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短时间里接连两次降低维修保养价格,奔驰中国用积极的态度迎合国家反垄断调查。


较高的保养费用一直令奔驰备受质疑,最突出之处便在于零配件价格。北京奔驰W204为例,零整比竟高达1273%,也就是说车身全部零配件拆分拿来单卖的价格总和,可买12辆原车。本次调价,已是奔驰继7月降低维修保养价格后,短期内再次下调售后价格。此前,包括smart在内,奔驰旗下主力车型基础A、B保养和配件更换价格平均优惠幅度约为20%。 
    “要知道,价格不是某一项法律能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和供求关系决定。当然,价格虚高或者价格过高从而形成暴利,国家会依法查处,但这并不代表价格就会有所降低。真正形成合理价格机制,还是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沈进军对中国经济网汽车表示。 


日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针对中国汽车市场潜在垄断行为的审查正在进行中。奔驰、奥迪和捷豹路虎三大高档车品牌“闻讯”分别调低售后、零部件和整车价格,“接下来陆续还会有若干品牌做出降价回应”,沈进军透露。 


 但有媒体分析称,部分品牌的降价或只是试探性降价,亦或是简单回应国家部门的反垄断调查。尽管进口汽车进入中国,须要交纳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较高额度税款,但调整之后的汽车价格依然高于国外水平。 
    品牌独家代理、整车厂掌握定价权、4S店模式和零配件独家,都是顶层设计中的缺陷。现在反过来用这些现象去批评企业,多少有些令其“哑巴吃黄连”。 


  上周末,为了回应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的调查,陆续有高档汽车品牌给出“解决方案”。其中,捷豹路虎率先宣布对旗下3款车型的厂商指导价格进行调整,平均降价20万元;而一汽-大众奥迪也宣布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降低消费者养护成本。 


  一位曾在政府主管部门任职并参与汽车产业工作的前官员,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透露:对高档车的反垄断调查,从年初就已经开始,由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共同牵头开展工作。据介绍,对反垄断的界定,曾因为《汽车销售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反垄断法》的矛盾,而受到拖延,“行业规定和通行法律的掣肘,导致顶层设计的缺失”。 
    在国家反垄断部门即将出手开出罚单之前,捷豹路虎便积极采取了举措,并给出迅速回应,不是抗议,不是抱怨,也并未针对整个过程,做过分细节的“解释”,而是对旗下3款车型厂商指导价进行调整。 


  看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发垄断局此招起到了初步的效应。捷豹路虎中国表示,从8月1日起,对包括“路虎揽胜加长版5.0V8”、“路虎揽胜运动版5.0 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全系车型的厂商指导价平均下调人民币20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预言,多米诺骨牌即将倒塌……奥迪紧随其后,宣布于8月1日起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加上此前奔驰宣布调整售后服务价格,高档车纷纷出台缓解压力的商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