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换技术”错了吗

2014年10月13日 13:35   来源:轮胎世界网   

  “现在很多人,包括很多经历过的人,都认为汽车行业‘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从一开始就错了。(这些人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合资三十年,技术没学到,市场也丢了。”

  9月26日,“见证亲历与卓越同行——从上海大众汽车30年看中国汽车合资合作30年”专题展览,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开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开幕式上反驳了上述观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

  中国汽车是否应该以“市场换技术”,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而在董扬眼里,汽车工业“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不仅没有错,而且还是改革开放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精彩一页。

  当初为什么合资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汽车用,汽车业没有钱、没有技术,也没有管理。搞合资合作可以直接拉来投资,可以直接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的世界水平的汽车,还能学到管理和技术。”董扬表示,这就是30年前为什么要合资的原因。

  据了解,1985年,中国汽车产量不足5000辆,同年,轿车进口量超过10万辆。此次开幕式上,有业内人士回忆称,汽车在当时是稀缺资源,有一段时间,北京街上的出租车甚至全是进口的丰田汽车。

  轮胎世界网获悉,30年前不像今天这样,老外是“打破头往中国钻”,当时,大企业都不愿来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同中国合资的外国汽车企业只有大众、吉普(合资方是美国汽车公司AMC,不是现在的克莱斯勒)、标致,三个比较中等的公司。

  上海大众刚开始时的管理分工也与现在不同,德国人和中国人共同负责生产,销售由中国人自己做。董扬向轮胎世界网解释了这样安排的原因:“因为德国人对市场一点把握都没有。”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汽车总产量四分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达2200万辆,今年可能接近2400万辆。

  自主品牌现状堪忧

  与此同时,自去年9月份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却历经了12个月持续下滑。中高端市场始终无法突破,合资品牌又大举下压价格,挤占低端市场,使得自主品牌销量增速持续放缓,甚至有下滑的趋势。

  这样的现状,让业内人士产生了疑虑。很多经历过对外合资初期阶段的人,也开始怀疑汽车业当初“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是不是错了。“中国汽车工业合资30年,技术没学到,市场也丢了。”上述观点,成为这种疑虑的主要论调。

  董扬显然对此不以为然。他回应称,不应该笼统讲中国没换到技术。通过合资,中国企业学到了生产技术,建立了零部件基础,缺乏的只是开发技术,而开发技术本身就是买不来的。“开始合资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买不来。现在有人说,‘你们当初想错啦’,不是我们想错了,是他们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况。”

  面对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和不乐观的销售数据,媒体近期纷纷预测自主品牌汽车未来溃败的景象。有报道称,廉价车型辉煌不再,中高端轿车无人再提,SUV难保“一枝独秀”,新能源小胜难改大局。

  现在该怎么办

  在“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轮胎世界网调查发现,一些自主品牌的确已经感到危机。而要改变目前的困局,中国汽车应该怎么做?

  对此,董扬在当天的发言中称,不要看到满大街都是外国logo的轿车,就以为中国品牌已经沦陷。在汽车销量总数上,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目前各占一半,在乘用车中,外资品牌多一些,而商用车领域主要是中国品牌。

  董扬的看法是,目前自主品牌发展遇到了新的情况,但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大方针仍将继续,并且会不断深化。

  他表示,接下来汽车行业要做好两件事:一方面,运用合资合作积累的财富、人才、经验来打造好自主品牌;另一方面,合资合作要从目前单纯的制造转向制造与开发并重,由单纯国内市场转向国内与海外市场并重。

  董扬同时认为,汽车工业“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不仅没有错,而且还是改革开放政策的精彩一页。自主品牌要想做好,中国汽车行业还需在高端装备、基础材料、关键元器件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资合作。

(责任编辑:郭涛)

精彩图片
爱车心语
聚焦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