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5月下旬,江淮汽车迎来公司成立50周年。因工作安排原因,本人未能躬逢其盛。在略感遗憾的同时,回顾自己对该企业超过20年的采访与观察,深感在当今自主品牌饱受质疑的背景下,江淮汽车的发展历程具有非常难得的样本意义。一家地方汽车企业的50年,并不仅仅是江淮集团几万员工的半个世纪,也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与困惑。因此,记者愿就手头积累的一些数据和资料,从“汽车企业到底应该怎样看“入题,后面的文章还会论及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内容。 [详细]
    从1964年巢湖汽车配件厂正式成立到1968年安徽省第一辆汽车在江淮汽车厂诞生,再到1997年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第一辆轻型载货汽车下线到前不久瑞风A6、和悦iEV5在北京车展上首次亮相……江淮汽车已到了50岁知天命之年。


  完全依靠自主研发,凭借过硬的卡车底盘技术,如今,江淮在商用车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江淮全系列重卡产品已形成载货、牵引、工程、专用车四大产品系列,2013年销量位居行业第六位。轻卡产品连续10年国内销量稳居行业第二,出口连续14年位居同类产品第一,累计销量超过170万辆。


  2002年3月18日,第一辆江淮瑞风多功能MPV下线,拉开了江淮汽车进入乘用车市场的序幕。2002年江淮瑞风曾销量占据国内大MPV总销量的65%。江淮已经形成C、B、A、A0级轿车、SUV、MPV六大系列平台,主力车型包括瑞风S5、江淮和悦、江淮和悦A30、江淮悦悦等。
    和自己比,江淮汽车2013年的销量是1994年销量的36倍还多;和一汽比,各自成立50年周年时,汽车产销量均首超50万辆;和同类比,江淮集团年销量、市场份额均为庆铃集团的近六倍;江汽股份营业收入是庆铃股份的近六倍,净利润约为庆铃的2.5倍;但在1994年,江淮的汽车销量不及庆铃的五分之三,营业收入不及庆铃的五分之一……


  5月下旬,江淮汽车迎来公司成立50周年。因工作安排原因,本人未能躬逢其盛。在略感遗憾的同时,回顾自己对该企业超过20年的采访与观察,深感在当今自主品牌饱受质疑的背景下,江淮汽车的发展历程具有非常难得的样本意义。一家地方汽车企业的50年,并不仅仅是江淮集团几万员工的半个世纪,也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与困惑。因此,记者愿就手头积累的一些数据和资料,从“汽车企业到底应该怎样看“入题,后面的文章还会论及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内容。


  虽然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但江淮汽车的发展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1993年,企业的汽车产销量超过1万辆以后。
    昨天,有媒体曝出:“东风福汽‘联姻’或告吹 重组谈判终止”。文章的点睛之笔在于:“此前的重组是由政府牵线搭桥,而实际上,福汽自身希望自主发展的心思一直都没变”。福汽“并不甘心被东风‘全盘重组’”。


  在中国汽车界,兼并重组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但是,人们渐渐地发现:对此更热心的往往不是作为兼并重组主体的当事企业,无论是兼并别人的,还是被别人兼并的。“兼并重组“一直都是叫好不叫座!为什么?


  因为关注江淮汽车成立50周年,中国经济网汽车回顾了汽车界多起兼并重组案例,特别找出与其相关的企业作对比。主要是一段时间内产销量的对比,这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或许能够回答人们对兼并重组的某些疑问。
    因江淮集团成立50周年,引出中国经济网汽车对一系列汽车行业重大话题的关注。上周,我们分别谈了一家汽车企业到底应该怎样看,还有汽车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应该怎样看?本周,我们简要讨论一下对合资合作到底应该怎样看?


  事实上,中国经济网汽车在上周发表的《半个世纪,一个样本,汽车企业到底应该怎样看》、《三家车企,七年长跑,兼并重组到底应该怎样看》两篇文章谈到的企业,如南汽、江铃、庆铃等都曾借助合资把企业做起来。其中还不乏多次合资的,如南汽与依维柯,与菲亚特;江铃的名字本身就来自一家合资企业——江西五十铃,之后又与福特合资﹍﹍那么,江淮集团为什么至今没有在主业上有较大合资项目呢?这又给其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利弊得失呢?
    在中国乘用车市场,A级车拥有着惊人的容量,有数据显示,2013年A级车们携手实现了695.46万辆的销量,面对如此诱惑,和悦正是江淮分切这块蛋糕的一把利器。


自2008年问世以来,江淮和悦凭借空间大、安全性好、品质出色等特点在A级车的角逐中获得了一席之地,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但随后的竞争也开始变得愈发惨烈,自主新锐的不断加入,合资产品的逐步下探,一切变化都让上市近6年的和悦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了适应竞争新局面,江淮推出了2014款全新和悦,借助59项产品升级来面对挑战。


记得第一次参加和悦试驾时,和悦完全颠覆了我头脑中原本由宾悦、同悦所构建出的江淮轿车印象,尤其是由江淮在意大利都灵的研发中心所设计的车身外观,比例和谐、线条流畅,风格清秀,被我认定为当时自主品牌中最近乎完美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