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业界,但凡谈到改革开放,谈到引进技术,谈到合资合作,谈到国产化……就不能不谈到德国大众。由此,记者也被一个“谜”一样的问题所困扰:早在40年前,当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对中国汽车工业说“NO”的时候,大众汽车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难道大众汽车是那个时代的白求恩吗?当然不可能,那又是为什么呢?
对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分别发表了《【车海钩沉】40年前,大众汽车为什么来中国(上)》和《【车海钩沉】40年前,大众汽车为什么来中国(下)》,对大众来到中国的原因加以分析。
对于近40年前的战略选择,大众集团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市场回报;在中国市场上,从1984年仅生产千余辆桑塔纳,到现在一年卖出400多万辆汽车,约为大众当年在全球所售汽车的两倍(1981年,大众全球汽车销量仅为224.6万辆);与日本近10家车企在华销售汽车的总量相当,再一次证明其40年前“第二支柱”或“桥头堡”战略的成功。
作为当事人,也是大众方面最主要决策者的哈恩博士,极其幸运地在90多岁高龄时,仍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业界内外的由衷肯定和高度尊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发表了《【车海钩沉】大众40年前来中国,哈恩“功过”任评说》,对不同人物站在不同立场对哈恩的评价加以概括。
(责任编辑: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