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汽车产业格局也有望发生新的变化,无论是体量、座次、品相,亦或是勃兴、消亡...“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特别推出系列报道,旨在从多个维度剖析和预判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和即将...   详细>>

"三足鼎立"到"一马当先" 合资三强不进则退
1.jpg

从"三足鼎立"到"一马当先" 合资三强不进则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副秘书长杜芳慈,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谈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仍会有持续的需求量。从市场经济规律角度出发...   详细>>

竞逐百万辆 “四小花旦”谁先撞线(上)
2.jpg

竞逐“百万辆” 且看“四小花旦”谁先撞线(上)

2020年,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的销量分别为82.04万辆、80.66万辆、80.00万辆和76.50万辆。无论规模体量,还是增长趋势,在合资企业百万辆...   详细>>

竞逐百万辆 “四小花旦”谁先撞线(下)
3.jpg

竞逐“百万辆” 且看“四小花旦”谁先撞线(下)

接二连三的造假丑闻,让日系车的信誉蒙羞,重树形象迫在眉睫;同时,如何体现“一车双投”的双赢效果,避免此消彼长,也是本田和丰田亟需考虑的问题;最后,...   详细>>

尝试本土化突破 韩系能否扭转在华颓势?
4.jpg

尝试本土化突破 “低迷”韩系能否扭转在华颓势?

自主品牌和强势合资车企的“下挤上压”,让韩系车的“降价”、“多代同堂”等市场策略逐渐失灵。为了扭转低迷的业绩,现代起亚近年来做出了不少突破性的本土...   详细>>

市占率降至0.3% 法系车能否打破历史宿命
5.jpg

市占率降至千分之三 法系车能否打破历史宿命

2020年,法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已跌至0.3%,产能利用率不足5%。糟糕的市场表现,严重的产能放空,信心不足的经销商……无不令人怀疑法系车在这一全球最大的市...   详细>>

构筑多重竞争壁垒,自主三强格局更趋稳固
6.jpg

构筑多重竞争壁垒,自主三强格局更趋稳固

伴随吉利、长安和长城相继跨越百万辆规模,自主三强格局在2017年基本成型。纵然达到百万辆以上的产销规模,但如果不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也难逃被边缘化的风险...   详细>>

"三强"之外,自主"潜力股"谁将脱颖而出?
7.jpg

“三强”之外,自主“潜力股”谁将脱颖而出?

奇瑞在多年战略转型后,如今正逐渐释放能量,实现逆势上扬;而上汽乘用车则已连续两年下滑;此消彼长之下,奇瑞重现往昔辉煌令人期待。得益于愈发全面、均衡...   详细>>

产品、服务、新能源 BBA谁先触碰百万辆?
8.jpg

聚焦产品、服务、新能源 BBA谁先触碰百万辆?

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近日明确提出:“到2023年,奥迪的目标是在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实现100万辆的年销量。”尽管奔驰和宝马没有公开在中国市场的“百万辆”目...   详细>>

三叹老牌劲旅失机遇 二线高档格局之变
9.jpg

“三叹”老牌劲旅错失机遇 二线高档凸显格局之变

高档车领头羊——BBA在中国市场的耀眼表现,令二线高档品牌的紧迫感愈加强烈。无论是“一马当先”的美系豪华、还是“只将国产落到口头”的日系高档,亦或是被...   详细>>

三大品牌“亮点” 二线高档凸显格局之变
红旗.jpg

三大品牌成“亮点” 二线高档凸显格局之变

红旗的表现无疑最引人瞩目,去年一举实现销售20万辆后,今年又向40万辆目标发起冲击。相比之下,从“二次入华”时的“默默无闻”,到“一年推出三款国产车型...   详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