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瑜 媒体从业者
由于地震造成日本汽车工厂停工,给我国一些整车厂造成了影响。因为一些高性能的发动机、变速箱、精密电子元器件等汽车核心零部件进口渠道中断,车厂尤其是合资车厂短期内面临压力不可避免。
这再次提醒我们:一、全球化条件下其他经济体发生的危机,对我们也是大威胁;二、核心技术仍是制约我们的发展瓶颈,让我们不得不受制于人。
就产业全球化国际分工而言,产业内部分工代替产业间分工已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以汽车产业为例,生产流程大概是这样的:日本、欧洲、美国掌握核心技术,并自产10%-20%的核心零部件,再将80%以上的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给世界各地拥有比较优势的厂商,最后在劳动力廉价的地方组装。
具体而言,在现有的分工格局下,最具有竞争力的日本、欧洲、美国,占据了具有垄断地位的战略环节,提供着价值链上最多的价值增加量——生产最高性价比的发动机、变速箱、精密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和引领时尚的汽车设计,其中又以日本车企善于利用全球的廉价生产要素和善于嫁接、开拓他国市场,让挂有日本品牌的汽车成为全球销量之最。这也是上世纪后十年和本世纪初十年,全球汽车利润下降,而日本车企仍能狂赚钱的原因。
而在价值链中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国家,比如发展中国家,只能占据价值链中完全竞争环节,在价值链生产中提供很小的价值增加量。目前全球大部分知名品牌车,都在中国有“合资”厂,承担非核心零配件的生产和整车组装环节的任务,尽管一些厂产的车“国产化率”可以高达80%到90%,但中方获得的利润却极低。而且随着其他劳动价格更具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加入,中国车企的利润率有不断下降的危险。
国家统计局可查的公开数据证明了这点,2005年我国汽车整车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8.4%,在212亿元左右,利润率则由2003年的9.11%急剧下降到2004年的6.85%和2005年的4%,低于整个制造业4.46%的平均水平。
穷则思变,变则通。已成事实的国际分工现状,我们无力马上改变,但历史赋予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抓住。传统汽车产业基本上快要走到尽头,不管是发达国家如美日欧,还是发展中国家如金砖四国,基本上都已出现或即将出现汽车产能过剩。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却方兴未艾,而其市场将比传统汽车市场更大。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主要是电池和电机系统。在电池方面,中国已有了如比亚迪这样的先行者,研发与应用基本已与世界同步;但在电机系统方面,不光中国,欧美的车商似乎也没有一套成熟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倒是日本利用其已有的研发优势,频频推出概念车。
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为1826.47万辆,产销量均创全球单一国家历史新高。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传统汽车消费市场,在新能源车终将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趋势下,将来我国还将是最大的节能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节能减排成为世界潮流,在“十二五”规划要求大力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危机后宝贵的弯道超车期,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真正“独立自主”,是摆在包括汽车从业者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面前的严肃课题。
(责任编辑:刘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