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裁员门调查:仅留下9个科长以及孕妇

2011年09月05日 07:23   来源:新金融观察   杨晶

  比亚迪首款SUV车型S6在全国的推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市场反应良好。加上此前新能源车型亮相大运会,人们开始相信,比亚迪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但是8月29日晚,一条‘比亚迪汽车(微博)销售(公司)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的微博再次激起千层浪。

  目标从2600人裁减到800人,第一批是1000人,裁员率高达70%,这些爆料让外界想起去年开始的接连不断的坏消息:经销商纷纷退网,夏治冰(微博)突然离职,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近九成……

  难道比亚迪真的已经病入膏肓?员工口中的暴力裁员、比亚迪回应所谓的内部调整,是否意味着公司开始对自身动一场大手术?

  内部调整还是曲线裁员?

  “2011年8月29日,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日前全部寻找生路,就这么突然被辞职了,突然想到了夏总离开的原因。”

  8月29日晚,网友“雅鲁藏”在新浪微博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此后记者查实,“雅鲁藏”为比亚迪营销部门的员工,他就在此次裁员名单之列。

  几乎在同一时间,百度贴吧的比亚迪吧里也炸开了锅:“此次裁员的是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不关其他事业部的事情。裁员貌似不是30%,目标是把2600人裁到800人,第一步先裁1000人。”

  对于员工们的满腹不满,比亚迪总经理助理李云飞(微博)随即在微博上澄清:“只是销售公司正常的人员调动,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人员调动只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销售服务水平,提高内外部工作效率。谢谢!”

  之后几天,新金融记者多次致电比亚迪公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电话均未接通。最后,公司人事部门的一名员工向新金融记者表示:“只是普通的内部人员调整。”

  对于这种说法,营销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向记者解释: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原先的组织架构是将全国分为六大战区,每个战区又分为销售部门和营销部门,这次涉及裁减的就是所有营销部门的员工。

  此前营销部门有9个科室,通过这次裁员,只留下9个科室的科长(7个转做科员)加孕妇,再从9个科室分别挑选出一名所谓能力最强的科员,总共20人组成两个新的科室:负责检查考核销售商的督导科和负责行政事务的综合科。之后再将这两个科室联合营销委员会、集团客户业务大区和销售部组成新的营销部。

  如此看来,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的营销部的确没有解散,但是在这样的调整中,难免有大量的员工被迫分流。

  “营销部门最初计划裁撤近80%,后来经过媒体报道有所减少,大约60%左右,但不知道是否只是时间问题。从目前状况来看,裁员已经涉及全部汽车销售公司,销售部也已经在裁人,数量还不确定。”该员工告诉记者。

  8月底刚刚从比亚迪惠州公司辞职的李潇告诉新金融记者:“对于比亚迪来说,这样的裁员的确是‘普通的内部调整’。我在公司快三年了,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两次,已经轻车熟路了。”

  “公司不会直接裁你,那样需要支付大额赔偿。”李潇说,“他们只会用各种方式逼你自己走,有点像曲线救国的意思。”

  而对于这样的“曲线”裁员方式,“雅鲁藏”在微博中诠释得更明确:“四条出路:一个月时间自己找工作;去十一事业部车间;走内部招聘;一个月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去车间的自生自灭。”

  面对公司给出的这几样选择,陈凡说不打算折腾了,会尽快找新的工作。陈凡2010年进入比亚迪销售公司营销六部,工作刚满一年就遭遇这样的变相辞退,他觉得很委屈。收到通知时,他还正在吉林省延吉市忙于S6的新车上市活动。

  “雅鲁藏”也告诉新金融记者,周围同事大多不打算走内部招聘或是下车间的途径,还是决定自己出去找工作。即便按照公司要求不进具有直接竞争的车企,在合资品牌车企中也很容易找到工作,此前几次裁员走掉的人中,都有很好的例子。

  树倒猢狲散?

  李潇是在公司传出大幅裁员的消息之前正常离职的,被问到辞职原因时,他说:“累了,想要休息一下。”

  这样的回答让人一下子想到了8月5日在微博中宣布辞职的夏治冰。

  夏治冰1998年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后进入比亚迪工作,十三年中,从最基础的职员做到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他带领的团队曾经连续创下销量100%的提升,被称为“比亚迪神话的缔造者”。

  就是这样一个比亚迪的开国功臣,却于2011年8月5日在微博中写道:“累了。辞去在比亚迪的一切职务。”就此画上自己在比亚迪的句号。

  是功成身退还是引咎辞职?夏治冰的离职在外界看来很突然,但对比亚迪营销部门的内部员工来说却是早有伏笔。

  “雅鲁藏”告诉记者,今年5月,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曾经经历过一次裁员,当时主要针对各个战区,大约裁减了20%的员工。他认为那一次力度不够的裁员,是导致夏治冰离开的原因之一,“他不愿意把自己一手扩展的员工一次性裁掉。”

  如今夏治冰已然离去,公司计划的裁员风暴自然随之呼啸而来。

  提起对夏治冰个人的评价,“雅鲁藏”说:“大家都很爱他,对员工的关怀很人性化。”但是对于夏推行的营销战略,“雅鲁藏”则称:“好的时候跟进得太厉害,结果弓拉得太满了。”

  “雅鲁藏”所指的好的时候,恰好是在夏治冰2005年升任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之后。

  2005年比亚迪汽车中级车F3上市,2006年公司完成5万辆销量,2007年销量翻至10万辆,2008年再次翻倍到20万辆,2009年实现约44.5万辆的销量。

  如果按这样的增长速度,比亚迪也许真能实现四年前提出的“2015年销量全国第一、2025年全球第一”的美好愿景。但是从2010年开始,比亚迪汽车却踏上了另一条路。

  2010年,比亚迪的销售目标为80万辆。就是这一年,比亚迪经销商数量增加了一倍,结果只实现了52万的销量。

  知名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对新金融记者说:“目标定的80万销量,就得按80万的情况招人。去年只实现52万,今年恐怕这个数字也到不了。这个气球吹得太大了,总有破的一天。”

  也是在这一年,陈凡和众多2010届同事进入了比亚迪营销部门。但是进入公司后销量急转直下,使得众多新人无事可做。“的确不需要这么多人。”陈凡说,“扩招决策的失败也是2010届员工被裁减最多的主要原因,已经有90%面临走人了。”

  与激进的“人海战术”不相符的是夏治冰在营销技巧和渠道控制方面表现出来的羸弱。“雅鲁藏”告诉记者,面对2010年增长缓慢的销售市场,他们当时的营销略只有一条,就是疯狂“压库”。

  2010年4月,比亚迪成都经销商首先改旗易帜,自此之后比亚迪在浙江、山东、河南等地都发生了经销商退网事件。同年8月,在郑州举行的一个车展上,当地的经销商公开了与比亚迪汽车的矛盾。这次车展上的闹剧,把比亚迪与经销商之间的尖锐关系昭告天下。

  随后,外界对比亚迪汽车销售网络设置、商务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的质疑一直没有断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罗磊称:“比亚迪的营销策略显然太过自信了,没有预估到市场对比亚迪各车型的承受能力。此前市场上对比亚迪的批评声音太多了,比亚迪要逐步消化这些负面影响,是时候进行一场大手术了。”

  贾新光也表示,比亚迪在年前针对售后人员和今年5月针对营销人员的裁减正是公司做出的调整,目前这次规模较大的裁员则是比亚迪重新建立新的营销架构的表现。而这种不破不立也只能在夏治冰离任之后才能进行。

  对于传闻中的裁员数字,罗磊直呼不可思议,“是不是汽车不想卖了?”他支持比亚迪从营销团队开始,重新调整组织结构,包括营销方式、渠道管理等方面,全都重新考量。但是目前比亚迪的营销网络已经相当脆弱,如果步子迈得太大,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重构汽车梦

  比亚迪汽车的标志“BYD”为“Build Your Dream”(打造你的梦想)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2015年全国第一”“建立企业的家文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些口号都是王传福的汽车梦想。

  以电池代工起家的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后,赢得了巨大的荣耀:汽车销量连续翻番,公司规模迅速扩大,集团员工总数约20万人(截至2010年年底),比亚迪的大家长王传福也一跃成为首富。

  这些华丽的光环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比亚迪汽车因产品、品牌、网络等各方面的不足而带来的问题。尤其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更是让比亚迪汽车蜚声海外。

  然而,就在巴菲特牵手比亚迪还不足一年时,8月23日比亚迪公布2011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225.4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77%;毛利率为15.76%,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10个百分点,有消息称比亚迪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

  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成为连续6个月销量下滑的国内汽车企业,总销量略高于23万辆。如果下半年不加快步伐,很难完成全年销售57万辆至60万辆的目标。

  曾经,王传福为比亚迪打出的两张王牌是“低价格”和“新能源”,用消费电子“代工”的方式来复制汽车经营,在一定阶段上帮助比亚迪汽车成为一匹“黑马”。

  但目前的形势似乎在告诉比亚迪,在汽车销量增速和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双双趋缓的形势之下,曾经执著于汽车梦想的王传福需要做出一些长远的战略规划了。

  (文中李潇、陈凡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朋)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