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打车”软件引发的争议在国内持续发酵,而中国市场行为的一系列新动向逐步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26日发表文章称,“嘀嘀打车”、微信及理财产品的火爆反映了中国消费者正借助市场展示自身力量。
面对打车难的问题,部分消费者选择使用“嘀嘀打车”软件同司机议价从而实现“捷足先登”;在通信方面,腾讯公司的“微信”软件让消费者通过在线语音消息传输,绕开三大通信运营商,减少通讯资费。而在理财方面,短期但具有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正替代利率相对低的传统储蓄,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文章表示,消费者的新选择反映了低收入、低存款利率以及有限的创业机会等现实社会问题。经济学家分析,要想将国富转变为民富,需要由政府管控经济制高点向更加市场化的经济体制转变。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垄断经营在消费浪潮中受到挑战。三大通信运营商以较高的收费长期垄断着通讯市场。免费的微信出现后,消费者的选择明显地反映在股市上,腾讯净利润实现37%的增长,而中国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微博]的涨幅仅为0.3%。
文章认为,消费行为显然成为一股新力量,正细微而有力地改变着市场。(实习编译 :李雯 审稿:聂鲁彬)
(责任编辑:杨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