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扎堆入市 出手留个“心眼”

2013年06月28日 11:16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张鹏

  ■本报记者 张鹏

  上海车展落下帷幕已有两个多月,按照惯例,一年中新车上市最密集的时间已经过去。然而今年却很特殊,仅6月份就有近20款新车投入市场,且下半年还会有更多全新车型与消费者见面。

  新车入市令人应接不暇,人们难免会问:市场真有能力消化这些新品吗?抑或这只是厂家为缓解自身压力变相加价的一个“障眼法”?

  反常布局 保淡季不淡

  据中汽协6月数据统计,车市在经历了短暂的余温后,5月乘用车共销售139.69万辆,环比下降3.09%,且前5月增幅较前4月回落1.42个百分点,车市已然转入淡季。

  往年淡季,促销往往是各汽车经销商配备的常规武器,新品投放由于耗时长、资金投入大,往往并不常见。而今年,一入6月,多款新车密集发布,再加上稍早的重庆车展和之后的深港澳车展,已有多款新车在淡季问世。“销售淡季市场不能淡,企业不能因为淡季就无所作为。”汽车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告诉记者,为确保淡季不淡,汽车厂商已经早有布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向市场投放更多新品,以此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而从各车企之前发布的种种信息来看,雪佛兰科鲁兹掀背车、东风本田杰德、北京现代名图等多款全新车型也将会在下半年相继登场。可见,为争夺市场,各车企大有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势。

  新车扎堆 竞争非主因

  在所有推出新车的车企中,并非只是合资企业一枝独秀,不少自主品牌也加紧脚步,以期与之同台竞技。国内外车企纷纷发力,究竟是源自市场内需,还是大环境下的被动应对?

  据几家车企相关负责人介绍,此番新车上市酝酿已久,是经过深思熟虑并根据市场情况做出的决策。但有业内人士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此频繁地投放新车,只是厂家为了解决成本上涨压力而采取的被动措施,并不能真正缓解竞争危机。

  的确,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原材料价格的增长十分明显,粗略估计,单车的成本都上涨了数千甚至上万元。而即便如此,也很少有厂商敢轻易抬高已上市车型的售价。因此,向市场投放新车并提高上市价格,便显得顺理成章,也更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而对各车企来说,新车投放时段的选择也颇费头脑。要知道,车展前后、五一前后是传统的汽车销售旺季,而一旦进入六月梅雨季节,淡季到来,如何尽量减少上半年销售压力,就成为摆在厂商、经销商面前的一大难题。而此时新车的推出,无疑会给略显低迷的车市注入一针强心剂,不但可减轻自身压力,也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举两得。

  盲目出新 催升淘汰率

  然而事实真如厂商预期的那样吗?如今新车从上市到降价的“保鲜期”不过3个月,而过多、过快地推出并不成熟的车型,不仅不能积聚人气,反而还会加速企业负担。“新车太多,有时连名字都记不住,更别提一一比较了,还是买之前看中的老款车型可靠,价格也实惠。”北京消费者陈先生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真实心态。在扎堆新车的轮番冲击下,不少消费者反而开始回归追求经典车型的行列。“一年内上百款新车的推出,不仅会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还会带来一批短命的新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企高层表示。而据一位自主品牌厂商透露,每款新车的研发费用极高,按照行规,5万辆的销量是收回成本的门槛,但上百款车型中又有多少新车可以年销售超过5万辆?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那些忙于出新的汽车厂家来说,与其费心推出那么多新车,还不如集中全力做好一两款车。

  理性购车 请多个心眼

  此外,随着推新速度的加快,“新车改动小、性价比低”、“内饰粗糙”、“加装加配、变相加价”等暴露的问题也日渐增多。

  对此,有网友列出清单来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购入新车。比如扬声器等一些装置,有可能在新车上市的时候进行了缩水,而驾驶座椅是否由自动调节改为手动、前排座椅中间是否少了12V电源、CD机是否由多碟连放变成单碟等也都是比较容易忽视的细节。

  “有一些新车只是对外观做了简单改动,内饰稍做变化,增加了导航仪、蓝牙等功能,就称为新款上市,但性价比跟老款真的没法比。”北京华德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韩阳提醒消费者。因此人们在面对诸多新车时,一定要多长个心眼,不要被外表的“花哨”蒙蔽了双眼。

(责任编辑:施晓娟)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