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汽车引领科技创新,中国市场具备规模优势

2024-06-03 07: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黄春棉)

智能电动汽车引领科技创新,中国市场具备规模优势

2024年06月03日 07: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郭跃

  李斌表示,“10年前,大家都认为汽车已经是夕阳行业;但随着智能电动汽车进入视野,汽车行业再次成为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雷军认为,“智能化是智能电动汽车的灵魂,是汽车工业的必争高地。”

  顾维灏表示,“人工智能只有一个定律,就是‘规模’。一定要有大量数据,更大体量的模型,才能‘大力出奇迹’。”周光补充,“中国在自动驾驶数据方面具有优势,有机会引领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发展。”  

  欧立甫强调,“中国充满活力,有其他市场难以比拟的科技用户群体,是全球汽车后数字化和电动化趋势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6月1日,2024(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拉开帷幕。在大会主论坛环节,来自整车、零部件、科技公司的行业领袖们共聚一堂,就车载数智化、智能驾驶、汽车营销、汽车出海等前沿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2024(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在“科技篇章”,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率先登台演讲并表示,“10年前,大家都认为汽车已经是夕阳行业;但随着智能电动汽车进入视野,汽车行业再次成为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他解释,智能电动汽车是智能、电动、汽车三个行业共同发生历史变革的融合发展。它不单是汽车行业的发展,能源行业也会随之改变。同时,电动化的前提是智能化,如果没有智能化,电动汽车就没有灵魂。此外,在应用方面,智能驾驶成为热点,也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力重点。

  李斌还提到,为什么中国能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创新基地这是因为智能、电动、汽车三大行业,都依赖市场规模、供应链基础、人才与技术、政策环境四方基础,而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能把这12个维度“填满”。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欧立甫同样也表示,“近些年,汽车正经历发明以来最大的行业转型。这些转型由算力、智能互联和电动化驱动,这也是奔驰加速实现‘净碳中和’和‘零致命性交通事故’目标的机会。”

  欧立甫还强调,“中国充满活力,有其他市场难以比拟的科技用户群体,是全球汽车后数字化和电动化趋势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对于奔驰来说,中国研发团队是创新的核心力量,中国速度对奔驰创新来说至关重要。”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也持相似观点,他表示,“智能化是智能电动汽车的灵魂,是汽车工业的必争高地。同时,智能电动汽车则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的融合。”

  经历三年造车生涯,雷军对汽车产业也有了更多深刻理解。他认为,当今,电子元素占汽车整体很大部分,而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有较深基础,这也是小米在三年前决心造车,并在三年内能把车造出来的重要原因。

  在造车之路上,小米还越来越感知到汽车工业的复杂度,以及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对此,雷军提出,生态拓展将是满足用户复杂需求的重要方式。

  具体到智能驾驶领域,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认为,“未来几年内,智能驾驶可能会让汽车的驾驶习惯发生重大改变。”

  余承东详细说到,首先,未来3-5年内,城市NOA将有机会全面实现。第二,随着AI大模型时代能力的提升,智能座舱的体验会越来越好。第三,智能化能力的提升,将让电动车为驾乘者提供完全超越传统燃油车的舒适体验。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则将智能驾驶的开发、应用比作一场长跑。他介绍,20多年前就有人在开发智能驾驶技术了,20多年间,智能驾驶的技术驱动形式在不断演进。20年前,硬件是主要驱动方式,比如在车辆上装备更多的传感器;10年前,驱动方式从硬件转向软件,软件驱动越来越多的智能智能汽车行驶上路;近3年,智能驾驶的技术驱动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数据驱动成为发展方向,大模型的应用是这一技术驱动的典型特征。

  顾维灏还总结,“人工智能只有一个定律,就是‘规模’。一定要有大量数据,更大体量的模型,才能‘大力出奇迹’。”

  元戎启行CEO周光补充,“AI 3.0的未来汽车是单一大模型具备对自然语言和和物理世界的认知能力,进而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中国在自动驾驶数据方面具有优势,有机会引领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发展。”(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责任编辑:黄春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