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2028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将超2300万辆

2024-06-13 09: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姜智文)

IDC:2028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将超2300万辆

2024年06月13日 09: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6月13日讯(记者 郭跃)日前,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预测:2028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将超过2,30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2.8%。

  IDC指出,随着比亚迪等新能源品牌在更加广泛的价位、细分市场全面铺开产品布局,以及小米、问界等品牌的强势入局,中国乘用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进程将继续稳定推进。

  具体来看,IDC分析,2024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售占比相较同期继续呈上升态势。而新能源乘用车的突破点主要集中于入门级(10万元左右)与中高端(30万元左右)两个价位段。

  在入门级市场,消费者购车主要考量较为基础的功能性需求,入门级新能源车目前的主要痛点在于如何以有限的电池成本支撑日常所需的续航里程。而新换代的宏光MINI、长安Lumin、五菱缤果、吉利熊猫等车型基础续航均达到200公里以上,极大缓解了消费者市内用车的里程焦虑。比亚迪的强势降价更是将海鸥送入这一价格段竞争,并在稍高的价位为消费者提供了宋PLUS、宋pro、元PLUS、秦PLUS、海豚等选择。

  IDC认为,随着“Z世代”人群占据20至29岁年龄段,在入门级价位区间占居高位的品牌将在日益扩大的增购、换购市场取得先发优势。

  在中高端市场,新能源车对乘用车市场的渗透以SUV车型为主,如特斯拉Model Y稳居SUV销量前列,问界M7和理想L6车型也展现强势,理想L7、L8和问界M9则在更高价位段内持续稳健发挥。

  IDC认为,新势力品牌对中高端市场的“冲击”,不仅带动了电动化在整个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深刻影响着乘用车市场整体的审美风向。作为新入局者,新势力品牌车型的产品设计具备更高的自由度。

  纵观整体乘用车市场格局,2024年竞争的激烈、复杂程度将进一步加剧。IDC提出,小米汽车的加入进一步压缩了传统老牌车企在中端价位段(20万元左右)的生存空间。方程豹的布局,则填补了比亚迪产品谱系整体下移后在高价位段留下的空白。此外,随着仰望U8逐渐打开百万元级别市场,比亚迪的品牌力将实现整体提升,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品牌对乘用车市场的渗透。IDC认为,消费者的决策空间将继续扩大。

  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博总结,电动化发展的初期,产业链上下游曾经历反复的波动、适应、调整,在原材料供应、电池技术、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方面经历了各种挑战。随着行业发展进入平稳阶段,厂商将进一步挖掘各细分市场用户的底层需求,通过精细化的研发设计来创造更为丰富的用车场景,从而继续推动乘用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

(责任编辑: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