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涛不绝:物极必反 干毛巾拧到最后就是眼泪

2015年05月22日 07: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郭涛   

  由高田气囊缺陷引发的召回潮仍在持续发酵、愈演愈烈……受此影响最大的还是丰田、本田、日产等同为日系的汽车厂商。

  究其原因还在于成本的过度削减。丰田等日系车企所奉行的“干毛巾也能拧出水”,或令其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下降,为日后一系列的召回埋下伏笔。

  日系厂商与供应商之间紧密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有利于成本的控制,但同时也更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跨国车企在华减配成风,其中有迎合中国消费者更喜欢高档内饰而不太重视安全的原因,但技术标准过低是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日本高田公司承认其气囊存在缺陷

  关于高田气囊召回的最新进展是,美国交通运输部宣布,日本高田公司承认其气囊存在缺陷,“高田同意召回配备于汽车驾驶席和副驾驶席的气囊零部件”,将更换气囊核心零部件“膨胀装置”,涉及车辆接近3400万辆。

  由高田气囊缺陷引发的召回潮仍在持续发酵、愈演愈烈……

  受此影响最大的当属丰田、本田、日产等同为日系的汽车厂商。据中国经济网汽车了解,截止上周,日系主要厂商已在全球范围宣布召回1150万辆汽车。

  3年降30%,“干毛巾”拧到最后就是眼泪

  事实上,因零部件原因引发的大规模召回,在日系厂商历史上不在少数。如丰田“脚垫门”、“踏板门”等等。

  经过二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日本汽车产业迅速崛起。丰田汽车作为当中的佼佼者,更是在2008年取代通用,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然而,在当上“汽车老大”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丰田就连续在质量环节出现问题。

  2002年,时任丰田社长的张富士夫提出目标:在2010年左右占据世界汽车市场15%份额。由此,丰田进入了“大干快上”的节奏。醉心于全球扩张,以数量换质量的做法,为其一系列的召回埋下了伏笔。有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8年,丰田在其国内的召回数量就比此前5年翻了一番。

  然而,这还并非丰田症结之根本,其最大问题还在于成本的过度削减。2000年,时任丰田高级执行董事的渡边捷昭策划并制订了“21世纪成本竞争力建设(CCC21)”计划,誓言在三年间将丰田零部件成本降低30%。

丰田汽车原总裁渡边捷昭

  渡边捷昭并未食言,三年间为丰田节省成本约1兆日元(约合90亿美元)。素以“精益生产”著称的丰田,在成本控制方面本已极为严格。在此基础上再降30%,令人匪夷所思。

  渡边捷昭的成本控制手法被称作“干毛巾也能拧出水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他甚至将丰田汽车车门扶手的型号由原来的35种减少到3种。当时美国《商业周刊》曾有一篇报道称,雷诺日产汽车公司CEO卡洛斯·戈恩被外界称为“成本杀手”,但如果遇到渡边捷昭,他会发现自己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

  过于注重压缩成本,并追求以尽可能低的代价占领最大份额的市场,导致丰田大量使用低层次供货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下降。

  据调查分析,丰田公司“脚踏门”的元凶部件,正是当年渡边捷昭按照压缩成本模式在美国寻找的廉价供货商所制造。而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渡边又建立了尽可能在更多车型上使用相同部件的原则,这种做法使得一个部件导致多个车型同时出现问题。

  众所周知,成本的降低应是建立在先进生产方式以及创新性技术革新之上。而在零部件采购环节不知节制地克扣,最终也只能自食苦果。这“干毛巾”拧到最后,滴下的很可能就是自己的眼泪了。

  零部件配套体系过于紧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说到零部件,不能不提日系厂商与其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紧密的配套体系。

  日系厂商习惯于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旦确定,轻易不会改变。甚至通过交叉持股等方式,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利益共同体,以达成更为稳固的合作关系。

  如此做法,有利有弊。就好像曹操在赤壁江面上,用铁索将战船一一连接。平时稳如地面,一旦起火则是一个都跑不了。

  利益一体化,使得日系整车厂和供应商相互之间更为信任;有效提升供应商的生产体系、激发其创造性;整车厂与供应商共同分担成本结构问题,也帮助供应商提高竞争力。同时,紧密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其内部的保密性,供应商的忠诚度、满意度也会更高。

  但是,过于紧密的供应商配套体系也更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次由高田气囊问题引发数千万辆日系车召回就是一例。此外,随着供应商资源趋于多样化、全球化,建立一个透明、公正、全面的供应体系有利于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过分密切的关系可能会妨碍采购过程的最优化。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供应商平等贡献的机会,而且打击了外部供应商改进的积极性。

  跨国车企在华减配成风,技术标准过低

一汽-大众新宝来车尾省掉了防撞钢梁

  近年来,关于跨国车企在华减配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日前,《法治周末》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一汽-大众新宝来车尾省掉了防撞钢梁,使用泡沫来代替,而北京现代朗动和东风悦达起亚K3的车尾防撞钢梁是工程塑料的材质。

  其实,一汽-大众新宝来并不是唯一一款没有安装车尾防撞钢梁的汽车。据中国汽车质量网的质量投诉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至今,东风日产轩逸、东风风神、东风日产骐达、东风日产阳光、东风日产骊威、东风日产逍客、长安福特嘉年华、一汽-大众捷达、一汽大众速腾、上海大众桑塔纳都有未安装防撞钢梁的投诉。

  据汽车投诉网数据统计,2014年,汽车投诉网共接到关于“减配车”的投诉为105宗,其中投诉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减配行为的约占两成左右,小到安全和舒适配置的缩水,大到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偷梁换柱。

  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贾新光表示,洋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对安全配置的减配,其中有迎合中国消费者更喜欢高档内饰而不太重视安全的原因,但技术标准过低是一个客观原因。(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涛)

(责任编辑:王婵)

精彩图片

涛涛不绝:物极必反 干毛巾拧到最后就是眼泪

2015-05-22 07: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郭涛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