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三菱汽车公司宣布将于今年11月底停止在美国的生产业务,并声称“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亚洲市场”。其实在2012年初,三菱汽车就宣布在2013年关闭其位于荷兰的生产线,可回头看看三菱在华的市场表现,始终差强人意,可笑的“断臂求生”难掩持续边缘的宿命。
作为较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汽车品牌,三菱汽车始终未能将它的优势转化为业绩,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也可谓一波三折、命运多舛。即便目前国内SUV市场十分火热,三菱依然难见起色。
合资历程命运多舛 难觅发展空间
从三菱历年销量看,2003年与2004年三菱汽车在华曾迎来高点,此后由于车辆内部结构调整以及帕杰罗的召回事件等因素,市场份额逐年降低。经过2006年与东南汽车的合作,三菱在华的销量有小幅回升,但也没能挽回颓势。自2012年广汽三菱成立后,销量也仅仅出现一个高百分比的提升,并错失目前火热的SUV市场。
在1970年,三菱汽车生产事业部正式从三菱重工业脱离而出,成立三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996年,三菱汽车正式进入中国,与长丰集团设立了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随后推出了一系列颇具竞争力的产品。2006年,三菱汽车正式入股加盟东南汽车。这个时候的三菱已经不复03、04年的荣光了,而偏重轿车产品的合资公司,业绩销量也迟迟得不到增长,陷入尴尬境地。2012年,广汽三菱汽在长沙成立,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命运多舛的三菱品牌,在与国内“小伙伴”分分合合之后,已经很难再有发展空间。
经销商态度微妙 不见订单不进车
日前有媒体报道广汽三菱授权店“不见订单不提车”的反常态。与中国市场SUV车型需求火热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自称为“SUV世家”的三菱品牌,其授权店内的销售情况却差强人意。
有分析指出:三菱在华销量不佳的原因或多或少与其本身产品类型较少有关。广汽三菱主打SUV,推出的车型也仅为帕杰罗·劲畅和劲炫ASX两款车型。相比于其他竞争对手丰富的产品群,毫无优势可言。三菱的一大软肋是无法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多样性、多选择的产品。
劲炫ASX
且不谈三菱具体产品质量如何,单从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来讲,三菱较为单一的产品体系很难抓住客户的需求。经销商对待三菱的微妙态度,足以反映出三菱在中国的边缘化程度。
缺乏有效策略 三菱日益边缘
时隔近15年,三菱帕杰罗的刹车失灵事故依旧历历在目,对当年事故的处理态度,至今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帕杰罗刹车失灵导致事故出现后,三菱没有及时承认过失。等到日本出现类似事故后,才对中国的消费者表达歉意。对过失隐瞒狡辩的恶劣态度,消费者如何将日常出行的安全相托付。
目前来看,三菱的合作方广汽集团,旗下合作伙伴众多,其自主品牌传祺,目前也呈现高速的发展姿态,与广汽三菱的“慢热”态势大相径庭。缺乏应有的诚意和自身实力的不足,三菱寄望依靠新的合作伙伴,恐怕难有建树。
三菱多次强调将聚焦亚洲市场,尤其是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但一直都是“干打雷不下雨”,急需全方位的调整。不仅在产品的多样与多元上要花功夫,还需在营销策略以及售后服务上下足功夫。
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已进入“微增长”的调整期,全年的销售增长也不容乐观。缺乏产品和口碑,并曾有“不诚信”的劣迹,三菱以及在华合资伙伴,只怕是回天乏术。(中国经济网 记者谢源)
相关阅读:
不进则退 入华11载斯巴鲁或后继乏力
销量不振 品牌向下 讴歌在中国市场渴望被理解
雷诺国产难抵边缘化 入华二十载磨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