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汽车业也必须面临全球汽车处于变革期的现状。
“世界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场深度的变革,也处在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吴迎秋表示,“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跳出产业企业的格局,建立世界汽车命运共同体。”
3月2日,由寰球汽车主办的“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国汽车的新机遇”论坛活动在京举行。此次论坛围绕吉利入股戴姆勒集团这一热点事件,分别邀请来自政府、财经、媒体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从各自所在领域解读中国汽车在国际大背景下的新使命与新机遇。
论坛现场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表示,世界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场深度的变革,也处在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但这个十字路口并不是新能源、智能化、无人驾驶等表面现象,究其根本是人们对汽车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此外,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质变,而中国汽车也需要在国际大背景下,世界汽车大趋势下探索发展机遇。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
多重因素共同影响 全球汽车处于变革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汽车业也必须面临全球汽车大变局的现状。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表示,全球汽车面临的大变局,是“一主多翼” 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
其中,“一主”是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多翼”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深度发展和高度融合。这样“一主多翼”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给产业的组织方式、行业的分工、企业的管理以及从研发生产、流通到消费,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而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技术带来的变革,可能最终会让汽车转化为出行服务,《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认为,“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无人驾驶将作为物联网的构成系统出现,这将对整个汽车工业的冲击是颠覆性,至少表现在规模产能上,而汽车也将以出行移动终端形态出现。”
《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晓明则从产业发展大趋势角度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现在正在处于一个革命性、转型的十字路口。随着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节能、环境等也不能单靠技术手段解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晓明
新格局之下 自主品牌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给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从全球经济以及世界各国对于汽车的需求,阐述了汽车行业的新机遇。他表示,从浅层次来讲,印度东南亚一带、一带一路对汽车的需求若干年一定会上升,因为尽管出现英国脱欧等事件,但世界经济仍处于恢复状态。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目前已成为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但距离汽车强国仍有很大差距,侯云春强调,“在新能源汽车合作上,中国发展电动车的几个关键因素尚未解决,其中一个是锂电池动力技术,另一个是矿产资源开采使用有限的制约。另外,如今中国千人汽车的保有量直线上升,国内汽车市场容量也趋近饱和,到了由“量”向“质”的转变,因此现在需要考虑国内消费者汽车文化和文明的普及。”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汽车从年产14.9万辆发展到2800万辆,对于整个工业体系起到强大支撑作用。不过也应该看到,中国汽车目前存在大而不强、缺少核心技术等问题,“今后一个汽车企业想要靠数量增长去获得发展、利润和成绩十分困难。”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在面临巨大技术变革时,传统车企要想避免被淘汰就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潮流,不要让过去的历史地位成为包袱和障碍。水皮表示,具体到操作层面,传统车企应拥抱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同时还要跟进多方面的标准来制定新技术的发展时间表。
“吉利入股戴姆勒也给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从业人员、消费者做了一个很好的指引,为中国汽车发展提供另外一种跳跃、整合的发展思路。”
对此,吴迎秋深表赞同,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巨大变革面前的世界汽车也是如此。“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跳出产业企业的格局,建立世界汽车命运共同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