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姜智文 陈佳琪)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部长、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闫丽娟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成果可圈可点,但仍面临管理不规范、没有制定相应标准等问题。如果能把创新成果管理起来,并形成产业化的程度,相信必然会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部长、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闫丽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智文/摄
在过去的2018年,徐工集团营业收入再上千亿台阶,产销量同比增长45.2%,主要指标连续29年居行业第一,闫丽娟表示,徐工集团能取得如此成绩主要是遵循两点: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是国际化。
“我们企业做到现在靠的就是技术创新,技术突破的成果应用在产品上,这些产品走向世界各地,为我们的用户和各大工程服务。我们不光为中国用户服务,还为国际用户服务,所以徐工集团成功的第二个途径就是国际化。”闫丽娟解释道。
在闫丽娟看来,科技创新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同时还要潜下心去做技术的突破,技术突破后运用在产品上,使产品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有了这样的追求和想法,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特长,以及专业领域的能力来实现突破即可。
而在国际化方面能取得成功,与强大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实力密不可分。据闫丽娟介绍,目前,徐工集团有37大产业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向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世界为各大工程服务。难能可贵的是,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中国品牌的技术和标准已经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他们在采购产品的同时,也将我们的产品标准当作当地的应用工程标准,相当于我们的标准也走出去了。
未来,徐工集团制定了在2020年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五强和2025年跻身前三强的目标。“从目前发展的来看,徐工集团在技术突破和发展的程度,能够支撑有质量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主营业务,还是经济效益,都能达成目标。”闫丽娟自信地表示。
(责任编辑:张羽)
王跃跃
郭涛
郭跃
姜智文
张懿
陈梦宇
龚磊
马瀚明
报道组
欢迎投稿汽车行业各类文章,相关稿件请发至:car@ce.cn。
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