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汽车频道 > 滚动更新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问题非解决不可

2020年09月23日 07: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在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一家汽车配件制造企业,智能机械手正在进行自动化生产加工。 计海新摄(中经视觉)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汽车供应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国内供应链核心基础研究较差,很多关键零部件还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在疫情之下,产业发展严重受限。

  “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下一步要重点推进强链补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张永伟在“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说。

  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究竟以谁为主,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焦点。对此,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中国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技术路线将出现重大变化。

  据介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已于8月23日通过验收,并将于“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期间正式对外发布。按照路线图2.0的规划,混动新车到2025年要占传统能源车的50%以上,2030年占75%以上,2035年要达到100%。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2030年占30%以上,2035年占50%以上。

  王秉刚表示,未来15年,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汽车所占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构成的新能源汽车所占市场份额会有所减少。

  专家表示,在鼓励混动汽车发展的同时,动力电池发展路线也要相应调整,要改变以往偏能量密度的策略,发展适用于混动车辆的功率型电池,以及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巨变,在传统汽车供应链增长已经处于相对乏力的态势下,新的供应链正在重塑,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价值链和供应链重构速度正明显加快。

  “虽然很多企业都已认识到产业转型的重要性,但‘卡脖子’的核心产品与技术还有待解决。”张永伟表示,目前国内汽车供应链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较弱。例如,在排名全球前20名的汽车半导体厂商中,我国本土企业仅有1家,部分关键零部件进口超过80%。另一方面,行业发展空间较小,供应链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预计到2025年,智能电动车在我国要卖到500万台,甚至750万台。但是,现有供应链体系难以支撑这样的高速增长。”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说。

  长安汽车产品首席执行官任勇表示,我国汽车供应链经历了三个阶段,2010年之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2010年到2020年是从有到优的过程;到2035年,是从优到成本更低的阶段。构建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应对全球化事件和国际关系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基础保障。

  “在避免出现价值链短板的前提下,需重点推进强链补链,以现有优势价值链能力为核心牵引,实现综合能力塑造与短板补齐。”张永伟表示,要在顶层助力、头部牵引、积极应用三大环节,挖掘内需和外在市场潜力,尽快培育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如何解决汽车供应链“卡脖子”问题?其实,各地早已开始布局相关产业。以南京为例,南京在新出台的“四新”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将推进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基地、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及T3科技平台等项目落地建设,培育一批本地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核心技术企业,全面提升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沈亚楠表示,汽车供应链重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新核心、新跨界、新合作。在新核心方面,主要表现为更有竞争力的新兴品牌不断涌现;在新跨界方面,消费电子和通讯领域的新产品“跨界”进入汽车供应商体系;在新合作方面,车企之间、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愈发频繁,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专家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共同研发、数据共享、加速迭代已成为形成新供应格局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动力。无论是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还是跨界企业,都需要重新梳理自身在新供应链条中的定位与价值,重新定义供应链关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瑾)

(责任编辑:王跃跃)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问题非解决不可

2020-09-23 07: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在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一家汽车配件制造企业,智能机械手正在进行自动化生产加工。 计海新摄(中经视觉)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汽车供应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国内供应链核心基础研究较差,很多关键零部件还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在疫情之下,产业发展严重受限。

  “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下一步要重点推进强链补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张永伟在“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说。

  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究竟以谁为主,一直是社会关心的焦点。对此,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中国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技术路线将出现重大变化。

  据介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已于8月23日通过验收,并将于“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期间正式对外发布。按照路线图2.0的规划,混动新车到2025年要占传统能源车的50%以上,2030年占75%以上,2035年要达到100%。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2030年占30%以上,2035年占50%以上。

  王秉刚表示,未来15年,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汽车所占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构成的新能源汽车所占市场份额会有所减少。

  专家表示,在鼓励混动汽车发展的同时,动力电池发展路线也要相应调整,要改变以往偏能量密度的策略,发展适用于混动车辆的功率型电池,以及能量功率兼顾型电池。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巨变,在传统汽车供应链增长已经处于相对乏力的态势下,新的供应链正在重塑,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价值链和供应链重构速度正明显加快。

  “虽然很多企业都已认识到产业转型的重要性,但‘卡脖子’的核心产品与技术还有待解决。”张永伟表示,目前国内汽车供应链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较弱。例如,在排名全球前20名的汽车半导体厂商中,我国本土企业仅有1家,部分关键零部件进口超过80%。另一方面,行业发展空间较小,供应链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预计到2025年,智能电动车在我国要卖到500万台,甚至750万台。但是,现有供应链体系难以支撑这样的高速增长。”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说。

  长安汽车产品首席执行官任勇表示,我国汽车供应链经历了三个阶段,2010年之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2010年到2020年是从有到优的过程;到2035年,是从优到成本更低的阶段。构建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应对全球化事件和国际关系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基础保障。

  “在避免出现价值链短板的前提下,需重点推进强链补链,以现有优势价值链能力为核心牵引,实现综合能力塑造与短板补齐。”张永伟表示,要在顶层助力、头部牵引、积极应用三大环节,挖掘内需和外在市场潜力,尽快培育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如何解决汽车供应链“卡脖子”问题?其实,各地早已开始布局相关产业。以南京为例,南京在新出台的“四新”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将推进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基地、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及T3科技平台等项目落地建设,培育一批本地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核心技术企业,全面提升南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沈亚楠表示,汽车供应链重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新核心、新跨界、新合作。在新核心方面,主要表现为更有竞争力的新兴品牌不断涌现;在新跨界方面,消费电子和通讯领域的新产品“跨界”进入汽车供应商体系;在新合作方面,车企之间、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愈发频繁,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专家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共同研发、数据共享、加速迭代已成为形成新供应格局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动力。无论是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还是跨界企业,都需要重新梳理自身在新供应链条中的定位与价值,重新定义供应链关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瑾)

(责任编辑:王跃跃)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