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淑文:车企最应该学深圳哪一点

2020年10月21日 10:36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秦淑文   

  当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正处于关键时期,车市目前已步入连续数月同比增长的上升通道,这正是车企大力实施改革创新的恰当时机。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笔者觉得,中国汽车行业的管理者们有必要用心地读一读这篇讲话,结合国内乘用车品牌淘汰赛愈发激烈、世界经济正处于大衰退过程中、汽车产品正处于百年巨变窗口期的时代背景,再度燃起锐意改革创新的热情,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改革水平,带领全体员工披荆斩棘、埋头苦干,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尽快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最大程度地吸纳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生产力资源,最大程度地释放出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创新力。无论是体制改革还是机制创新,都是动力变革,目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和效率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点。改革创新的主体是人,目标也是人,目的也是为了人。只有把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威力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体制机制的活力和吸引力才能彰显出来,改革才能结出硕果。所以,改革创新的核心要务在于人才这个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孔雀东南飞”现象从深圳特区成立之初持续至今以及华为的成功经验,无不证实了这一点。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历史故事广为人知,生动贴切地证实了人才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韩信不为项羽所用,转而投奔刘邦;刘邦傲慢无礼,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带领的部队随后成为灭掉项羽的主要力量。范增虽被项羽呼为“亚父”,但项羽却刚愎自用,范增不得不挂冠而去;“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最后落得个自刎乌江边的凄惨下场。事实上,情节不同道理却无二致的事实,在品牌淘汰赛愈发激烈的当下中国汽车圈并不鲜见。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发布了今后三年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的“施工图”。8个重点任务中就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这两条。激励的方法不一而足,像华为,在职员工可以享受一定的期权,所以才有了研发人员晚上睡在办公室、夜以继日搞研发的景象。在中国汽车圈,早就有车型畅销度与研发部门薪酬挂钩的做法,长安汽车多年前就施行了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两条线并列的薪酬待遇管理机制。这些重大改革措施都给企业注入了强大且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创新动力。没有“予”就没有“取”。没有足够有力的正向激励制度,国有车企研发人才逆向流动的痼疾就难以治愈,国有车企乘用车品牌干不过民营车企的局面就无法改观。

  车企改革创新的成效有大小之别,关键问题在于观念的改变速度和改变程度。改革开放之初,神州大地上就流传着一句话:“观念就是生产力。”笔者觉得,现在有必要再次着重强调和下大力气解决“解放思想”的问题,因为这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条件。不能把精英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能多劳多得和优劳优得,不敢承担改革失败的风险,不敢触动改革深水区,这样的车企只能落得个“温水煮青蛙”的结局。

  不可否认,地域文化有差异,观念进化的程度也有差异。深圳之所以能够一马当先,成为如今活力四射的新兴城市,与岭南文化密不可分。但是,也应该看到,制度与文化具有相互浸润、相互影响的深刻关系。越是不敢改革不科学不合理的制度,生产力发展得就越慢,先进的正向文化越难以形成,整个局面就会停滞不前。反过来,文化先进,先进的制度就容易成型和落实,整个局面就转入正向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总结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奇迹的10条经验(即“10个坚持”),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他提到,改革创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

  改革的实质是一场自我革命。改革必然要触动既有的权力和利益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自觉地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在这个时候,积极有为、大局观、党性、人民观、敢不敢刀刃向内,是检验一家车企的管理层是否具有进取精神、能否守正创新、能否把生产力的潜力释放出来的5条必要标准。

(责任编辑:陈梦宇)

精彩图片

秦淑文:车企最应该学深圳哪一点

2020-10-21 10:36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秦淑文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