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独辟蹊径的服务方式,一些头部的造车新势力赢得了不少消费的青睐,并得以初步形成规模效应。面对造车新势力的先发优势,传统车企依然有信心做到“后发先至”。为推动电动车快速打开市场,传统车企不惜对原有的经销商体系“动刀”,期待通过体系调整和建设来推动电气化变革。
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近日推出“五一见闻”系列采风报道,不求大而全,以点滴见闻,歆享读者,为“节后餐桌”端几盘开胃菜。今日推出第六篇:不惧先发优势 传统车企有信心“后发先至”。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当很多人沉浸在团聚和休闲时光中时,一个月前履新上汽大众就任销售公司总经理的俞经民,选择“进京赶考”,以期了解上汽大众4S店在北京市场的现状及其经营情况。
今年3月,伴随首款MEB纯电SUV——ID.4 X正式上市,上汽大众全面开启电动化产品攻势。“驾驶ID.产品有行云流水的感觉,科技感也好。不过,电动车看起来对用户很有吸引力,但是还不够形成购买的冲动”,俞经民坦言。
事实上,为了全面支撑以ID家族为代表的电动车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上汽大众创新启动了代理制营销模式,即由厂家直营+渠道代售的形式,在上汽大众上千家的4S店中,甄选出251家作为ID产品的代理商,以“佣金”的形式鼓励经销商做好销售服务。
在全新的营销模式下,车型将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透明的价格体系可以使消费者消除顾虑,更关注产品本身;而代理商则专注于邀约、试驾、车型介绍等线下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佳的服务体验。在俞经民看来,上汽大众以“新零售”改变原有的4S店模式,不以价格商量为重点,以体验为重点,强调“不开不买、不试不卖”的概念。
为了推动电动车快速打开市场,上汽大众等传统车企不惜对原有的经销商体系“动刀”,期待通过体系调整和建设来推动电气化变革。相比之下,率先入局的造车新势力,在成立之初便主打“用户理念”,不断通过创新的营销模式和丰富的服务手段来“圈粉”。
以蔚来汽车为例,在各大城市黄金地段,投入巨大财力打造的NIO House,早已不只是消费者看车、购车的场所,更是展示品牌文化、服务精神的中心。NIO House将车主聚集在一起,并以此为中心扩散品牌影响。显然,贯穿售前、售中、售后全周期,涵盖产品、营销、品牌多方面的服务思维,成功收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
蔚来汽车换电站 王跃跃 摄
不止于此,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蔚来还推出了加电车、换电站等服务,有效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这种换电模式很方便,几分钟的时间便可以让车辆满电出发,和燃油车去加油站没有太大差别”,一位蔚来车主告诉记者,“如果换电站覆盖的范围足够广的话,我就不会担心半路没电的情况”。
数据显示,蔚来已在全国布局换电站212座,超充站156座共计1172根超充桩,目的地充电站339座,已接入超过38万根第三方充电桩。今年4月,蔚来与中石化正式合作签约,并启用蔚来全球首座第二代换电站,这意味着蔚来的第二代换电站将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正是得益于创新的运营模式,蔚来汽车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拔得头筹。数据显示,4月,蔚来汽车的销量为7102辆,稳居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截至4月底,蔚来累计交付102803辆,是国内第一个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辆大关的新势力车企。
借助独辟蹊径的服务方式,一些头部的造车新势力赢得了不少消费的青睐,并得以初步形成规模效应。面对造车新势力的先发优势,传统车企依然有信心做到“后发先至”。“包括特斯拉在内的造车新势力,月销过千辆都需要好多个月,我们没有时间爬坡,我有胆量说,我们不会用那么多时间达成每月上千销量”,俞经民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相关阅读:
【五一见闻】“产品能打”是关键,智能汽车反“内卷”
【五一见闻】需求各异 看智能汽车如何"取悦"消费者
【五一见闻】雏形已现 自动驾驶渗透日常用车生活
【五一见闻】智能汽车待突破,获取消费者信任是关键
【五一见闻】大众ID.4受青睐 传统巨头“反击战”成效初显
(责任编辑: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