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汽车频道 > 滚动更新 > 正文
中经搜索

向市场驱动转变 新能源车进入高质量发展攻坚期

2021年09月06日 07: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姜智文   

  卢卫生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快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由重点区域先行向规模化推广转变,由起步期进入加速发展期,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辛国斌也认为,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人到半山,船到中流’的阶段,要充分发挥产业体系优势和规模市场优势,牢牢抓住发展重要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卢卫生说道。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快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由重点区域先行向规模化推广转变,由起步期进入加速发展期,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不过其发展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替代优势尚未充分形成;产业基础比较坚实,但关键环节存在短板;社会关注持续升温,但盲目发展存在风险。”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七届泰达汽车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表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疫情和外部环境以及国内经济恢复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步伐,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卢卫生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加快扩大,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配套不断完善。

  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与此同时,新能源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也表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产生了一批国际一流的技术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以创新链发展带动产业链形成,以示范推广拉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新能源汽车能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绩,形成显著的先发优势,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卢卫生分析认为,一是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二是下好技术创新“先手棋”;三是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四是抓住市场机制“牛鼻子”。

  不过,在续超前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若干的痛点需要高度关注。首先,对于高度电动化汽车,芯片短缺是重要的问题;其次,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严重影响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和全天后的安全运行;最后,用氢成本高,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

  “聚焦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已成为各车企战略必争领域。”续超前坦言,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汽车与其他高技术领域融合,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押注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人到半山,船到中流’的阶段,要充分发挥产业体系优势和规模市场优势,牢牢抓住发展重要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卢卫生说道。

  卢卫生认为,一要坚定发展方向,不断增强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汽车产业的主体;二要强化自主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供应链;三要加强品牌培育,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强提升产业竞争力;四要坚持系统谋划,加快推动兼并重组和落后产能退出,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五要防范安全风险,完善新能源汽车信息数据采集、传输、储存、使用等标准规范,保障行车和数据安全等。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

  辛国斌也透露,工信部将深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一方面,发挥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系列政策举措,保持相关支持政策连续稳定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坚守安全底线,优化发展环境。研究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推动企业健全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加大产品一致性检查力度。(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相关阅读:

  市场化程度20%,新能源汽车如何走出政策市

(责任编辑:郭跃)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向市场驱动转变 新能源车进入高质量发展攻坚期

2021-09-06 07: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姜智文

  卢卫生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快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由重点区域先行向规模化推广转变,由起步期进入加速发展期,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辛国斌也认为,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人到半山,船到中流’的阶段,要充分发挥产业体系优势和规模市场优势,牢牢抓住发展重要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卢卫生说道。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快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由重点区域先行向规模化推广转变,由起步期进入加速发展期,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不过其发展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替代优势尚未充分形成;产业基础比较坚实,但关键环节存在短板;社会关注持续升温,但盲目发展存在风险。”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七届泰达汽车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表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疫情和外部环境以及国内经济恢复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步伐,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卢卫生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加快扩大,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配套不断完善。

  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与此同时,新能源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也表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00万辆,产生了一批国际一流的技术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建立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业链,成功走出一条以创新链发展带动产业链形成,以示范推广拉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新能源汽车能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绩,形成显著的先发优势,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卢卫生分析认为,一是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二是下好技术创新“先手棋”;三是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四是抓住市场机制“牛鼻子”。

  不过,在续超前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若干的痛点需要高度关注。首先,对于高度电动化汽车,芯片短缺是重要的问题;其次,低温充电慢、续航里程降幅大、高温安全性差,严重影响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和全天后的安全运行;最后,用氢成本高,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续超前

  “聚焦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已成为各车企战略必争领域。”续超前坦言,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转型;汽车与其他高技术领域融合,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押注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人到半山,船到中流’的阶段,要充分发挥产业体系优势和规模市场优势,牢牢抓住发展重要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卢卫生说道。

  卢卫生认为,一要坚定发展方向,不断增强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汽车产业的主体;二要强化自主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供应链;三要加强品牌培育,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强提升产业竞争力;四要坚持系统谋划,加快推动兼并重组和落后产能退出,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五要防范安全风险,完善新能源汽车信息数据采集、传输、储存、使用等标准规范,保障行车和数据安全等。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

  辛国斌也透露,工信部将深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一方面,发挥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系列政策举措,保持相关支持政策连续稳定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坚守安全底线,优化发展环境。研究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推动企业健全安全运行监测体系,加大产品一致性检查力度。(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相关阅读:

  市场化程度20%,新能源汽车如何走出政策市

(责任编辑:郭跃)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