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因“幽灵刹车”对41.6万辆特斯拉展开调查

2022-02-18 08:47 来源:盖世汽车 星云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2月17日表示,他们将对41.6万辆特斯拉汽车展开正式调查,因为有报告称该公司的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会意外启动刹车。

  在过去9个月中,NHTSA收到了354份有关该问题的投诉,该机构针对2021至2022款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车辆展开了调查。该机构称,所有接受审查的车辆都配备了Autopilot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为车辆提供自动刹车和转向功能。

  NHTSA表示:“投诉报告称,车辆可能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随机突然减速,而且此问题经常会在一个驾驶周期内重复发生。”车主称他们曾向特斯拉反应过这个问题,但是该公司驳回了投诉,称车辆刹车正常,这一问题被部分车主称为“幽灵刹车”。

  一位2021款Model Y车主在去年10月对NHTSA表示,在车辆以80英里/小时(约128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车辆突然刹车,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车速降到了69英里/小时(约111公里/小时)。刹车力度极大,我的头向前冲了一下,车辆险些失控。”

  去年5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将在其驾驶辅助系统中减少一个雷达传感器,此举将解决车主长期以来抱怨的“幽灵刹车”问题。由于特斯拉解散了媒体关系部门,因此没有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最近一段时间,特斯拉遭到了来自NHTSA越来越多的审查,自去年10月以来,该公司已经发起了10次召回,其中包括许多软件问题。上周,特斯拉在美国召回了578,607汽车,原因是“Boombox”功能播放的音乐或声音可能过大,导致行人无法听到车辆接近时的警告声。随后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是搞笑警察要求我们这样做的。”他所指的,就是NHTSA。(盖世汽车 星云)

(责任编辑:郭跃)

查看余下全文
当前位置     汽车频道 > 滚动更新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国因“幽灵刹车”对41.6万辆特斯拉展开调查

2022年02月18日 08:47   来源:盖世汽车 星云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2月17日表示,他们将对41.6万辆特斯拉汽车展开正式调查,因为有报告称该公司的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会意外启动刹车。

  在过去9个月中,NHTSA收到了354份有关该问题的投诉,该机构针对2021至2022款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车辆展开了调查。该机构称,所有接受审查的车辆都配备了Autopilot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为车辆提供自动刹车和转向功能。

  NHTSA表示:“投诉报告称,车辆可能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随机突然减速,而且此问题经常会在一个驾驶周期内重复发生。”车主称他们曾向特斯拉反应过这个问题,但是该公司驳回了投诉,称车辆刹车正常,这一问题被部分车主称为“幽灵刹车”。

  一位2021款Model Y车主在去年10月对NHTSA表示,在车辆以80英里/小时(约128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车辆突然刹车,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车速降到了69英里/小时(约111公里/小时)。刹车力度极大,我的头向前冲了一下,车辆险些失控。”

  去年5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将在其驾驶辅助系统中减少一个雷达传感器,此举将解决车主长期以来抱怨的“幽灵刹车”问题。由于特斯拉解散了媒体关系部门,因此没有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最近一段时间,特斯拉遭到了来自NHTSA越来越多的审查,自去年10月以来,该公司已经发起了10次召回,其中包括许多软件问题。上周,特斯拉在美国召回了578,607汽车,原因是“Boombox”功能播放的音乐或声音可能过大,导致行人无法听到车辆接近时的警告声。随后马斯克在Twitter上表示:“是搞笑警察要求我们这样做的。”他所指的,就是NHTSA。(盖世汽车 星云)

(责任编辑:郭跃)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