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环比增长

2022-07-07 07:06 来源:国际商报 王旭光

  日前,中国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CADA云数聚)发布了《2022年6月中国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汽车销售服务口碑指数和售后服务口碑指数,简要阐述了影响口碑指数的关键因素。

  《报告》显示,6月,汽车销售服务口碑指数为93.52分,环比增长0.3分。数据覆盖了全国44个1~ 5线城市,89家经销商,25个品牌的1563个有效样本量。

  通过分析销售服务的各项指标发现,环比5月均是提升状态。其中“在您看车时,销售顾问是如何为您服务的?”环比提升最高,达1.55分。另外经销商满意度和净推荐度环比提升幅度均较大,分别达到99.27分、99.25分。

  “在购车过程中,以下哪些环节让您感到满意?”指标得分最低,为87.68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在“销售顾问”环节里不满意占比最多的是“购买建议不合理”,“环境设施”环节里最不满意的是“店外观及设施”,“试乘试驾”环节里最不满意的是“没有主动邀请试乘试驾”,“交易过程”环节里最不满意的是“改变原有商定的价格”,“金融贷款”环节里最不满意的是“金融贷款产品不符合需求”,“交车过程”环节里最不满意的是“车况不好”。

  《报告》继续分析消费者探查项,通过环比5月数据分析“除了这家经销商,您是否去过同品牌的其他经销商?”发现,去过同品牌其他经销商比例环比下降7.07%,再进一步分析“以下哪些原因是促使您选择在这家经销商购车?”发现,“这家店有我想购买的型号(配置、颜色)”“这家店的位置方便”“这家店的店面、设施更整洁”三项原因的比例都有所降低。

  6月汽车售后服务口碑指数为95.69分,环比提升0.62分。消费者评价样本共覆盖61个1~5线城市,159家汽车经销商,32个品牌的15047个评价样本。售后服务五维度得分均环比提升,其中维修时间维度提升1.86分;服务设施维度的得分最低,为90.96分。 (国际商报 王旭光)

(责任编辑:郭跃)

查看余下全文
当前位置     汽车频道 > 滚动更新 > 正文
中经搜索

6月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环比增长

2022年07月07日 07:06   来源:国际商报 王旭光   

  日前,中国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CADA云数聚)发布了《2022年6月中国汽车消费者口碑指数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汽车销售服务口碑指数和售后服务口碑指数,简要阐述了影响口碑指数的关键因素。

  《报告》显示,6月,汽车销售服务口碑指数为93.52分,环比增长0.3分。数据覆盖了全国44个1~ 5线城市,89家经销商,25个品牌的1563个有效样本量。

  通过分析销售服务的各项指标发现,环比5月均是提升状态。其中“在您看车时,销售顾问是如何为您服务的?”环比提升最高,达1.55分。另外经销商满意度和净推荐度环比提升幅度均较大,分别达到99.27分、99.25分。

  “在购车过程中,以下哪些环节让您感到满意?”指标得分最低,为87.68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在“销售顾问”环节里不满意占比最多的是“购买建议不合理”,“环境设施”环节里最不满意的是“店外观及设施”,“试乘试驾”环节里最不满意的是“没有主动邀请试乘试驾”,“交易过程”环节里最不满意的是“改变原有商定的价格”,“金融贷款”环节里最不满意的是“金融贷款产品不符合需求”,“交车过程”环节里最不满意的是“车况不好”。

  《报告》继续分析消费者探查项,通过环比5月数据分析“除了这家经销商,您是否去过同品牌的其他经销商?”发现,去过同品牌其他经销商比例环比下降7.07%,再进一步分析“以下哪些原因是促使您选择在这家经销商购车?”发现,“这家店有我想购买的型号(配置、颜色)”“这家店的位置方便”“这家店的店面、设施更整洁”三项原因的比例都有所降低。

  6月汽车售后服务口碑指数为95.69分,环比提升0.62分。消费者评价样本共覆盖61个1~5线城市,159家汽车经销商,32个品牌的15047个评价样本。售后服务五维度得分均环比提升,其中维修时间维度提升1.86分;服务设施维度的得分最低,为90.96分。 (国际商报 王旭光)

(责任编辑:郭跃)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