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大”到“做到最强” 一汽-大众规划部走访

2022-07-25 08: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王跃跃
查看余下全文

从“做大”到“做到最强” 一汽-大众规划部走访

2022年07月25日 08: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王跃跃   

  “从1991年到现在,规划部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一汽-大众的产能和产品线都做大了”。简单的一句“把一汽-大众做大”的背后,涉及的业务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当下“处在一个转型的时代,需要规划的力量把一汽-大众的生产制造能力做到最强,为其打造出不可替代的制造的技术能力”。

  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2022年众志同行”,走进一汽-大众规划部、预批量中心和人才赋能与发展中心。在走访过程中,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和一线员工不约而同地对记者谈起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尽管责任的范畴不同,但每个一汽-大众人所展现出的强烈责任感,让一汽-大众敢于接收任何挑战;而事实也证明,一汽-大众确实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从1991年到现在,规划部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一汽-大众的产能和产品线都做大了”,一汽-大众规划部总监余文超告诉记者,“为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内、外部的环境变化,我们制定了一个面向未来的职能战略:用行业领先的制造技术,打造精益化、柔性化、数字化、协同一致的工厂,持续提升全领域的生产效率,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一汽-大众总经理潘占福

  正如一汽-大众总经理潘占福所说,“当前的一汽-大众,处在一个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期。让公司能够行稳致远,在转型时代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是我们这一代一汽-大众人的使命和责任!”

“2022年众志同行”走进一汽-大众规划部 企业供图

  近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2022年众志同行”,走进一汽-大众规划部、预批量中心和人才赋能与发展中心。在走访过程中,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和一线员工不约而同地对记者谈起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尽管责任的范畴不同,但每个一汽-大众人都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这让一汽-大众敢于接收任何挑战;而事实也证明,一汽-大众确实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疫情也没有让我们按下暂停键

  从去年7月至今,受局部疫情突发、供应链不稳定、新能源以及智能化转型等多种内外部影响,一汽-大众在经营上经历了一道道难关。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长春、上海、北京等地出现疫情,对一汽-大众的生产、供应商、物流、经销商等相关领域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司的长春总部还曾一度按下了暂停键。

  “我们要顶住压力把稳‘逆风舵’,勇当‘压舱石’,无论面对何种压力,一汽-大众领跑者的地位不能变、追求不能改”,潘占福强调,“我们这支队伍有这个担当,有这个能力,更要立这个志向!”

  面对诸多压力与挑战,一汽-大众发动全员以体系力和行动力创造奇迹,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累计终端销售新车886147辆(含奥迪进口车),稳居中国乘用车企业销量第一,与去年同期销量基本持平;其6月销量高达214255辆,环比增长39.8%,同比增长更是达到45.5%,单月时间完成过去正常产销情况的一个半月任务。

  出色的销量是一汽-大众人在严峻的时间进度中用拼搏奋斗换来的。全体员工争分夺秒力保产能,最终将疫情带来的损失和逝去的时间快速拼抢了回来。

一汽-大众规划部总监余文超 企业供图

  为了确保生产相关方在复工后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向前冲”的状态,“我们在长春工厂的生产停顿期间,新车型导入的准备工作一天也没有停”,余文超总监自信地说,“对于规划部而言,疫情也没有让我们按下暂停键。尽管疫情让长春工厂在40多天内没有产量,但我们有信心在下半年把之前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支撑公司完成2022年目标”。

  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之所以敢定下这样的生产目标,源于“在过去的31年里把一汽-大众做大了”,余文超介绍称,“为了满足公司的产销需求,我们把产能从15万辆扩大到270万,完成了五大基地的布局;同时,产品线也扩大到捷达、大众、奥迪三大品牌数十款车型”。

“2022年众志同行”走进一汽-大众规划部 企业供图

  简单的一句“把一汽-大众做大”的背后,涉及的业务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涵盖了工厂的选址和建设、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制造工艺的详细规划、生产工人的编制和工时等等诸多领域。在推进每个项目的过程中,规划部还得协调公司的其他部门以及外部的相关单位,进行全流程的组织、协调、跟踪和控制,从而保证目标的达成。

  即便工厂顺利投产、产品顺利投放,规划部的任务也没有随之终结。“我们还要牵头对生产效率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提升”,余文超表示,“一方面,我们会进行精益的培训;另一方面,我们还会开发各种提升效率的工具,比如说通过推广低成本自动化,来实现提高效率减少工时”。

  “在过去6年中,一汽-大众的生产效率提升了36%,走在了大众康采恩生产体系的前列”,余文超透露,“在大众康采恩生产体系的生产效率榜单中,一汽大众有8款A级轿车和8款A级SUV分别进入前十榜单,还有4款B级轿车进入前五榜单”。

  除了增效外,规划部还通过技术能力的提升来实现成本的优化。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从燃油车到纯电动车生产的转型过程中,“规划部以逆向思维,创新性地将MQB传统燃油车生产线反过来并到MEB电动车生产线,不仅快速地实现产能的转换,而且还比新建工厂节省了约7亿元”,一汽-大众规划部孙治国说。

  打造不可替代的制造技术能力

  尽管一汽-大众在生产制造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我们处在一个转型的时代,需要规划的力量把一汽-大众的生产制造能力做到最强,打造出不可替代的制造技术能力”,余文超言直言不讳地指出,“什么叫不可替代的制造技术能力?同样一款车,我们能以最快的爬坡速度、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质量,让它从我们的工厂中生产出来。这个能力别的工厂做不到,别的品牌也达不到”。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一汽-大众规划部制定了制造技术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图,通过解决目前生产中急、难的痛点问题,保持制造技术持续领先。其中,在传统四大工艺上,规划部在加快成熟技术导入的同时,利用自己的实验室推动尚未成熟技术的认可和验证,以确保率先在一汽-大众导入。

“2022年众志同行”走进一汽-大众规划部 企业供图

  此外,规划部还将从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和新工艺等“四新”实现突破,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打破行业垄断。2022年,规划部将推出24个“四新”应用项目,预期收益达0.4亿元。

  在升级制造技术的同时,一汽-大众还将全面提升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对全员进行数字化赋能,实现向智慧工厂的转型升级。基于智慧工厂的发展路线,一汽-大众在今年上半年已经批准实施了143个先导车间项目,总投资2.09亿元,预计年收益1.24亿元。

  为了响应国家“双碳”(“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政策,“我们新建了碳中和管理组,它和环保与能源管理科共同牵头,通过夯实碳减排机制,挖掘创新技术新路径,实现全生命周期减排管理”,余文超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越是艰险越向前。”30多年来,规划部通过扩大产能和新产品的并入,夯实了一汽-大众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也让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实现逆势翻盘。面向未来,规划部本着对中、德股东负责的态度,立志为双方打造出不可替代的制造技术能力。(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相关阅读:

  【调研基地行】一汽-大众何以持续领先三十年?  

  【调研基地行】一汽-大众如何在重压之下求变?  

(责任编辑:张懿)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