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尽管挑战重重,但我国汽车行业整体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尤其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促消费、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彰显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地位。除了新能源的火爆,汽车出口再创新高,产业结构进一步提质增效,强势企业(或品牌)进一步夯实优势,新品牌保持活跃,造车新势力再次“洗牌”,电动和智能已成趋势。
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立足对产业的观察、行业的分析以及现场的采访、报道,选择在岁末年初之际,盘点2022年值得铭记的事件、企业(品牌)、人物、产品、社会责任等;并选用一个词——“涤荡”来总结、概括,将2022年的点滴呈现给读者,今日推出人物篇。
扬眉吐气,尹同跃推动奇瑞创造四个“历史首次”
“那年(1996年)他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是对手”,只身来到奇瑞汽车。
如今过了花甲之年,他早已满头银发,而奇瑞也终于可以让他扬眉吐气。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 企业供图
面对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2022年,奇瑞集团变革突破实现逆势增长,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实现奇瑞历史最好水平,创造了四个突破——
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创下奇瑞成立25年来最佳业绩;
年销量首次迈过100万辆台阶,以全年123万辆的成绩创造奇瑞历史新高;
年出口首次抵达45万辆新坐标,刷新奇瑞“出海”新纪录;
新能源年销量首次超过20万辆,以全年23万辆成绩实现同比“翻一番”。
至此,奇瑞集团全球汽车用户累计超过1120万,其中海外用户240万。
辉煌的背后,“他”——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功不可没。一直以“技术派”形象深入人心的尹同跃,近年来一直在推动奇瑞战略转型。
2022年,奇瑞集团旗下各品牌聚焦不同细分市场,与用户共创产品和生态,先后推出欧萌达 5、捷途大圣、艾瑞泽 8、新能源无界 Pro 等一系列全新车型,持续打造明星产品,纷纷跑出销量增长的“加速度”。
面向全球汽车市场,奇瑞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与海外市场所在国、海外合作伙伴协作共赢,探索出奇瑞“扬帆出海”新模式。
奇瑞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不断做大“朋友圈”,与海尔、华为、立讯精密、宁德时代、科大讯飞、地平线等合作伙伴打造出一批联合创新、融合创新、开放协作的“跨界联盟”。
进入2023年,奇瑞集团确立了年销量、营收等主要经营指标继续保持跨越式增长的新目标,力争在2027年奇瑞“三十而立”之时,成功跻身世界一流车企。
技术亮剑,王传福带领比亚迪问鼎全球新能源“一哥”
“中国人的高端品牌,绝不仅仅是买料堆料。仰望将改变全球高端汽车产业的格局。”
2023年新年伊始,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正式发布,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U8和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U9也同步亮相。发布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自信地喊出了上面这句话。无论是王传福的发言,还是仰望的百万定位,无不赚足了噱头。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 企业供图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无疑更是比亚迪的高光时刻——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出海扬帆进入日本、澳洲、欧洲等市场,首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问鼎全球新能源“一哥”……
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比亚迪在2022年累计销售新车186.85万辆,同比增长152.46%,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超越特斯拉的131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
在国内市场迎来高速增长的同时,比亚迪还加速开拓海外市场。为了应对海外市场快速扩张带来的运输需求,王传福甚至准备买船运输。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需求激增,比亚迪在2022年首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展望2023年,“王传福将比亚迪年销量目标定在400万辆”,有消息称。对此,比亚迪方面回应:受疫情影响,市场、消费需求及供应链体系等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对2023年销售目标不好判断。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歌猛进的背景下,拥有王朝、海洋、腾势、仰望、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等五大品牌的比亚迪,在2023将会有怎样的表现,确实值得期待。
未来可期,潘占福加快一汽-大众转型升级步伐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2022年,疫情反复、供应链短缺、高温限电,自然灾害频发,一系列突发事件打乱了正常的生产节奏,一汽-大众五大基地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一汽-大众以“众志”向新的拼搏姿态,交出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亮眼答卷。
数据显示,2022年,一汽-大众累计终端销售新车1823577辆(含奥迪进口车),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1041077辆,奥迪品牌终端销售635588辆(含进口车),捷达品牌终端销售146912辆。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众在2022年10月实现了累计产量2500万辆的突破,成为2020年至今唯一产销超5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潘占福 企业供图
2022年伊始,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潘占福为这一年定调,“我们要以矢志向新的态度,走出舒适区,众心同行、迎难而上、乘势勇为、志在必得。”
过去这一年,一汽-大众积极拥抱变革机遇,进一步加速全体系数智化转型进程。智能制造方面,长春基地将数智化基因全面植入效率、质量、成本等核心业务,解决了数字化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互联互通方面,青岛华东基地让生产少人化、自动化和柔性化走进现实,焊装、涂装、冲压和总装四大车间的所有生产设备均为100%网络互联。供应商带动方面,天津华北基地将数智化升级扩展至供应商端,已实现80%以上的外协件质量长效管控。节能减排方面,成都西南基地自主开发了机器人自动休眠和唤醒2.0技术,每年可节约超120万KWH的电能。
面向崭新的2023,潘占福在新年贺词中表示:使命在肩上、愿景在眼前、道路在脚下。一汽-大众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和全体系数智化转型升级,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和关键项目,“笃行”致远。
洗牌加速,沈晖如何发力电动化“下半场”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2023年1月13日13时25分,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某社交平台突然转发了一个小视频,里面仅有这一句台词。
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 企业供图
当天14时51分,威马汽车发布“重大官宣”:“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860)与威马集团达成有条件买卖协议,并建议配售股份款项总额将约为39.18亿港元,建议临时融资约人民币7.2亿元。同时,威马持有股东承诺常备融资15亿港元。”
此举被认为是威马通过Apollo智慧出行借壳上市。这对负面缠身的威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机。
与吉利纠纷案一审败诉、全员降薪、取消年终奖、暂停发放购车补贴……曾经一度叱咤风云的威马汽车,在最近一段时间身陷各种不利新闻漩涡。面对这重重压力,“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或许正是沈晖当下的心情写照。
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名老兵,沈晖曾任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此后加盟吉利汽车,并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曾担任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
正因为这些背景,让威马汽车的起步相当的顺畅,其自成立以来,融资规模高达350亿,甚至一度成为造车新势力销冠;也让沈晖有底气在威马汽车遭遇质疑时(2021年7月),说出这样的话:“中、长期来看,我们对于能够成为头部企业是非常有信心的。”
然而,面对已成“红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威马明显掉队。未来,汽车电动化转型将进入以“智能化”为主要竞争内容的下半场,行业洗牌也将进一步加速,威马汽车和沈晖又将如何突破重围呢?(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责任编辑: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