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稳步恢复 多家汽车行业公司半年业绩预喜

2023-08-04 07: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稳步恢复,亮点纷呈。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整体产销量分别为1324.8万辆、1323.9万辆,同比增长9.3%、9.8%,实现产销双增长。受益于市场需求提升,沪市主板汽车产业链公司中共有30家上半年业绩预喜,占比逾六成,其中预增20家,扭亏10家。
  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增长。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销量分别为378.8万辆、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其中,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夯实细分市场领先地位,产销数据持续霸榜。2023年上半年,广汽埃安分别实现累计汽车产销21.7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7.4%和108.8%。
  汽车出口延续高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上汽集团凭借53.3万辆的出口成绩,成为内地汽车出口销冠,其中出口卖得最好的是上汽集团旗下名爵(MG)品牌汽车。上汽集团表示,上半年MG品牌在欧洲销售11.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43%,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
  商用车整体逐步回暖。举例来看,福田汽车主营卡车的生产销售,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销量30.39万辆,同比增长21.5%,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5.8亿元,同比增加166%左右。
  零部件厂方面,各细分板块公司也有亮眼表现。均胜电子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约270亿元,同比增长约18%,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约3.9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383%。继峰股份2023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000万元到9500万元,同比将实现扭亏为盈。秦安股份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23.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67.03%。

(责任编辑:陈梦宇)

查看余下全文
当前位置     汽车频道 > 滚动更新 > 正文
中经搜索

需求稳步恢复 多家汽车行业公司半年业绩预喜

2023年08月04日 07:32   来源:中国证券报   黄一灵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稳步恢复,亮点纷呈。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整体产销量分别为1324.8万辆、1323.9万辆,同比增长9.3%、9.8%,实现产销双增长。受益于市场需求提升,沪市主板汽车产业链公司中共有30家上半年业绩预喜,占比逾六成,其中预增20家,扭亏10家。
  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增长。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产销量分别为378.8万辆、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其中,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夯实细分市场领先地位,产销数据持续霸榜。2023年上半年,广汽埃安分别实现累计汽车产销21.7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7.4%和108.8%。
  汽车出口延续高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上汽集团凭借53.3万辆的出口成绩,成为内地汽车出口销冠,其中出口卖得最好的是上汽集团旗下名爵(MG)品牌汽车。上汽集团表示,上半年MG品牌在欧洲销售11.5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43%,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
  商用车整体逐步回暖。举例来看,福田汽车主营卡车的生产销售,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销量30.39万辆,同比增长21.5%,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5.8亿元,同比增加166%左右。
  零部件厂方面,各细分板块公司也有亮眼表现。均胜电子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约270亿元,同比增长约18%,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约3.9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约383%。继峰股份2023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000万元到9500万元,同比将实现扭亏为盈。秦安股份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23.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67.03%。

(责任编辑:陈梦宇)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