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87.8万辆,同比增长36.9%,渗透率达到51.1%,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单月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车的零售销量首次完成对传统燃油车的超越,标志着汽车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指新能源车在整体乘用车销量中的占比。渗透率的提升意味着新能源车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崔东树分析,新能源乘用车月销渗透率首破50%大关,主要得益于我国日趋完善的汽车制造体系,特别是自主车企创新性地发展插混技术,实现狭义插混和增程式的技术突破,中国插混占世界插混市场份额达到78%。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7月印发的《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对于纯电动和插混车等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较传统燃油车更高,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
近年来,伴随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的持续增强,新车的投放数量也在快速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变革进度持续深入。
据了解,2020年10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预计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占比达到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左右。当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此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2021年突破14%,2022年突破27%,2023年突破33%。
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乐观地表示,在2020年,市场预测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新车销售中的占比将在2025年达到25%。按照目前趋势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将占到中国全年汽车总销量的一半,2030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75%,其中纯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
贝瑞德认为,对于国际汽车制造商来说,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构建创新的中外合作模式,结合彼此的优势和资源形成合力,将促进双赢,并进一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正是基于这一共识,无论是跨国车企还是自主品牌,均加快新能源产品的投放。有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今年共计全新发布94个乘用车系,其中新能源车系71个、燃油车系23个,新能源占比达到75.5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产品密集亮相的背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从增量探索发展到存量博弈,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的优胜劣汰以及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博弈都到了关键阶段。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在中国汽车市场生存发展,比拼的是规模化效应和全产业链,这两点基本决定了一个车企的造车成本和终端售价,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企在激烈的价格与品质竞争中能有多少“弹药”。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分析,汽车企业要尽快适应充分竞争和加速进化的常态,否则会陷入被动。企业应走内涵式发展和利用社会融资扩大式发展相融合的道路。企业间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应鼓励车企“走出去”,加强在海外的投资和生产布局,通过全球化有效利用好汽车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