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汽车频道 > 2020 > 第二十三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 > 汽车行业分析 > 正文
中经搜索

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胶着 二线高档仍三分天下

2020年07月23日 07:0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郭涛   

  比之去年上半年,凯迪拉克与雷克萨斯基本互换了位置,但从趋势来看,一个是补齐短板、放手大干,另一个却在负面消息中束缚手脚,在今年所剩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凯迪拉克最终能否实现卫冕,雷克萨斯又能否夺位成功,值得期待。

  整体来看,二线高档车市场依然保持着较为清晰的分层。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相互缠斗,位居第一板块;沃尔沃占据中间板块;捷豹路虎、保时捷则共同组成第三板块。下半年,凯迪拉克与雷克萨斯之间的争夺,仍将是最大看点,决定着二线高档车市整体竞争格局的走势。

  乘联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档车市场销量达到104万辆,同比仅下滑1%,大幅优于整体乘用车市场23%的降幅,成为上半年国内车市“V字形”回暖的绝对支撑。在一线高档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的引领之下,二线高档车几大品牌同样有着上佳表现。

  上半年,除凯迪拉克仍有着超过两成的降幅外,沃尔沃、保时捷同比下滑均在个位数,雷克萨斯更是实现5%的增长。不过,凯迪拉克比之一季度超过四成的下滑,也已有了较大幅度的回升。

  由于去年国五、国六车型切换导致的产品空档,加之疫情突袭,凯迪拉克今年以来一直被雷克萨斯压制,并被其不断拉大差距。但自4月凯迪拉克CT4上市,其“史上最完整、最强劲”的“3+3”产品阵容成型以来,凯迪拉克呈现出逐步回升之势,其与雷克萨斯之间销量差距加速扩大的趋势也已被遏制住。在之前的3、4、5月,双方的累计销量分别相差1217辆、8094辆、9339辆,而在6月这一差距则被稳定在9829辆。

  雷克萨斯方面,至今仍未发布上半年销量,5月时其也一反常态直至月中才发布。但从乘联会发布数据来看,其上半年累计销售达到9.68万辆,超越去年同期水平。

  就销量而言,雷克萨斯上半年的表现一直较为稳定,但与此同时,其负面口碑也在不断累积。日前,合肥的一位雷克萨斯ES200车主,提车仅23天便遭遇车辆自燃。据媒体报道,这已是去年5月以来,雷克萨斯在国内发生的第三起自燃事故。

  从一直以来的加价提车,到去年要求准车主重签购车合同、反垄断处罚,再到今年3月卷入丰田“机油门”,在雷克萨斯的夺冠道路上,负面缠身无疑将成为其最大的绊脚石。尤其在市场竞争进入存量时代的当下,任何牺牲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代价。

  对比去年上半年,凯迪拉克与雷克萨斯基本互换了位置,但从趋势来看,一个是补齐短板、放手大干,另一个却在负面消息中束缚手脚,在今年所剩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凯迪拉克最终能否实现卫冕,雷克萨斯又能否夺位成功,值得期待。

  二线高档头部争夺之外,沃尔沃已是牢牢占据第三的位置。伴随疫情影响的逐渐减弱,沃尔沃在中国市场自4月开始,连续三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销量也一举突破6.5万辆,基本摆脱疫情影响,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7月初,沃尔沃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10万辆汽车,召回原因则是车辆前排安全带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磨损以致安全带束缚能力下降。作为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者,却因安全带隐患如此大规模召回,一时间引发业界关注。

  有分析认为,沃尔沃此次召回,系安全带性能可能出现下降,但并非消失。同时,沃尔沃也表示,这一问题极为罕见,需多个因素相互作用才会发生。即便如此,沃尔沃依然选择大规模召回,体现出其对车辆安全的严苛,此举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强化其以“安全”为标签的品牌形象。

  保时捷方面,上半年在华销量达到39603辆,中国市场依然是其全球最大市场。“保时捷在华的销售业务自3月就已经恢复,目前的销售状况良好,正走在‘健康’的道路上”,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严博禹,日前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2020年全年,我们将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同时也将时刻关注市场情况的变化;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今年在华的销量将会达到去年同期的水平”。

  同一季度一样,捷豹路虎二季度也未发布具体销量数据,仅表示,“延续今年第一季度末的回稳上升趋势,捷豹路虎第二季度在华销量逐月攀升,至6月末,捷豹与路虎双品牌在华销量均实现了连续4个月的环比增长,6月销量比5月增长10%。”

  整体来看,二线高档车市场依然保持着较为清晰的分层。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相互缠斗,位居第一板块;沃尔沃占据中间板块;捷豹路虎、保时捷则共同组成第三板块。下半年,凯迪拉克与雷克萨斯之间的争夺,仍将是最大的看点,并决定着二线高档车市整体竞争格局的走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郭涛)

  相关阅读:

  涛涛不绝:雷克萨斯环比下滑 二线高档现趋势之变?

(责任编辑:张羽)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dim1080x714_7cefdaaff5402dad3ffb65d2e523e2.png
欢迎投稿

欢迎投稿汽车行业各类文章,相关稿件请发至:car@ce.cn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