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再合资”数据面面观 迫于产能压力的大众

2016年12月26日 07:08   来源:CE.cn   

  统计表明,上汽大众在2016年的实际产能可达213万辆,未来的产能将超过300万辆,达到306万辆;如果将工厂的实际产能释放,可达314万辆。在庞大的产能预期和极速释放下,更多新车型,甚至是新品牌的导入,无疑会成为技术和车型提供方——大众集团亟需解决的最迫切问题。

  临近岁末,当人们盘点汽车行业一年来所发生的大事时,无论哪一个“版本”,奥迪与上汽的合资传闻都占据重要地位。一件争议极大并不被广泛看好的合作,为什么当事几方却正襟危坐地谈起来了。那么,当事各方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其积极推进的动力何在?

  今天,不妨让我们从奥迪再合资“主角”之一的大众集团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其积极推进这一谈判。为了报道的客观性,中国经济网记者以查阅大量公开报道的数据作出说明。

  在经历了内部高管之间的“宫斗”和震惊全球的尾气排放作弊事件之后,大众汽车在其最大的单一市场和最大利润来源——中国不但来不得半点差池,甚至只能是孤注一掷:增长,再增长。表现在合资企业层面,就是不断地让产能:扩充、再扩充。

  早在10多年前,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便饱受产能不足的困扰。当时,由于大众汽车在华销量增长接近100%,两家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员工都不得不加班加点。

  为了彻底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大众旗下两家合资公司共同加速在全国范围内的产能战略布局。

  

  以上汽大众为例。截至目前,作为国内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上汽大众在国内已有6个生产基地8座工厂建成投产,规划产能总和为205万辆。其中,上海安亭的三座工厂拥有80万辆产能(盖世汽车网2014年7月8日报道),主要生产大众新Polo、朗逸系列车型、途观、途安及斯柯达晶锐、野帝;南京工厂拥有30万辆产能(《山西晚报》2014年9月30日),主要生产大众新帕萨特和朗逸;仪征工厂拥有30万辆产能(《新华日报》2012年7月27日),主要生产大众新桑塔纳及斯柯达昕锐、昕动;宁波工厂拥有30万辆产能(新华网2013年10月24日报道),主要生产斯柯达新速派和新明锐;乌鲁木齐工厂拥有5万辆产能(《新疆日报》2012年4月27日),主要生产新桑塔纳;长沙工厂拥有30万辆产能(《湖南日报》2015年5月25日报道),主要生产朗逸。

  事实上,在不同阶段,为应对产能不足,上汽大众的安亭、南京和仪征工厂实际释放的产能明显高于规划产能。如上海安亭3座工厂的实际产量曾达到82万辆(人民网2014年10月31日报道);仪征工厂的实际产量为36万辆(中国网2012年5月15日年报道),这表明上汽大众在2016年的实际产能规模可达213万辆。

  另据上海环保局2016年9月5日发布的公示,上汽大众安亭二厂正在进行产能扩充,其产能将由现在的20万辆/年提升至36万辆/年,至此,安亭工厂的产能将达96万辆;再加上宁波工厂40万辆的预留产能(《北京晨报》2014年6月10日),乌鲁木齐工厂25万辆的预留产能(《新疆日报》2012年4月27日),长沙工厂30万辆的预留产能(《三湘都市报》2015年5月25日),上汽大众未来的产能将超过300万辆,达到306万辆;如果将工厂的实际产能释放,未来产能可达314万辆。

  在庞大的产能预期和极速释放下,更多新车型,甚至是新品牌的导入,无疑会成为技术和车型提供方——大众集团亟需解决的最迫切问题。“顺理成章”,奥迪与上汽的“再合资”就谈起来了。(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原创报道组)

  相关阅读:

  【专题】奥迪,奥迪!想说爱你不容易

(责任编辑:王跃跃)

精彩图片

奥迪“再合资”数据面面观 迫于产能压力的大众

2016-12-26 07:08 来源:CE.cn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