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两位数的上扬再次展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中汽协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2800万辆,同比增速高达13.7%,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第一。
回眸2016年,在购置税减半政策地推动之下,我国汽车行业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国内车企,尤其是自主车企,收获颇丰。然而,却也存在着诸如新能源“骗补”、价格垄断等问题。春节将至,中国经济网对2016年十大公司新闻进行盘点,回望“十三五”开局之年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
一、奥迪“再合资” 牵动多方利益
德国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1日,上汽与奥迪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的现场照片流出,引发业界震动,喧嚣多日的奥迪“再合资”传闻被坐实。这当中,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11月21日,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与奥迪在广东佛山进行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奥迪“再合资”暂时搁置。
进入2017年,在各大车企相继公布“捷报”之际,《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正式签署。经销商吃下“定心丸”。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也明确表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与一汽集团推进“十年商业计划”,关于奥迪和上汽的意向合作,今年不会有任何行动。由奥迪“再合资”引发的一系列风波终于告一段落。
自奥迪“再合资”事件发生以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对此进行了深度分析报道,从产业政策、大众集团、奥迪、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以及经销商等多个层面,还原奥迪“再合资”始末,深入探讨了奥迪“再合资”背后的意义和可行性,发表原创报道近30篇。
二、江淮牵手大众 聚焦新能源
2016年9月7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公司于9月6日在德国沃尔夫斯堡与大众汽车签署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拟以新能源汽车产品为基础,成立一家研产销一体的合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出行方案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至此,江淮和大众的合作传闻终于尘埃落定。同时,在2017年初,有消息称,江淮和大众的合作项目正迅速推进,已报请中国各级政府审批,预计该合资公司将于2017年上半年获得批准。
根据大众汽车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划,到2020年,大众集团预计在中国累计销售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约150万辆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在极富挑战的规划中,江淮与大众成立的合资公司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2016年,江淮共计销售汽车64.33万辆,同比增长9.4%。此次合作的促成也使得江淮汽车拥有十足的信心,蓄力年销百万辆的目标。
三、一汽整体上市遥遥无期?
2016年6月3日,在经历直线跌停后,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发布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证券市场的大波动以及内部管理层的变化,无法完成五年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申请将承诺期延后3年”的公告。同月27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一汽股份变更承诺事项履行期限的议案被否决。一汽整体上市,依旧遥遥无期。
从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的销量和净利润上来讲,一汽整体上市并非只有同业竞争问题有待解决。一汽轿车前三季度财报显示,2016年1-9月,一汽轿车实现营业收150.01亿元,同比下降21.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6亿元。接连的亏损或直接导致了红旗品牌的剥离。2016年11月19日,一汽轿车发布公告,拟以4.28亿元的价格将红旗品牌转让。
同时,一汽夏利的境况也不容乐观。2016年,一汽夏利全年累计销售汽车3.68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滑43%。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难见起色的经营状况,使得一汽整体上市仍存诸多变数。
四、发力自主 广汽集团进行人事大调整
2016年6月,广汽集团展开大规模人事“换防”。同年9月,原广汽工业集团、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卸任,广汽集团副董事长曾庆洪接任其职务。2016年底,有消息称,广汽集团提名冯亚兴为广汽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提名吴松为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广汽丰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和同方环球物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同时,委派李少为广汽本田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广汽本田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命已经生效。
有评论认为,“曾庆洪担任广汽集团总经理时就曾兼任广汽乘用车董事长,此次冯兴亚担任广汽乘用车董事长在情理之中,这说明广汽集团一直把自主品牌放在了一个突出位置。”
2016年,广汽集团保持良好增势。数据显示,2016年,广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165万辆,同比增长26.96%。其中,自主乘用车表现优异,同比实现90.66%的增长。
五、一汽-大众25周年 展现“发轫”速度
2016年9月8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隆重庆祝成立25周年。25年来,一汽-大众累计产销整车超过1250万辆,上缴税金3700亿元;从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到拥有大众、奥迪两大品牌12大系列产品。25年的时间里,一汽-大众带动了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水平和装备制造水平的大幅提升,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无闻走向兴盛的奋斗史。
同时,2016年也是一汽-大众的“发轫”之年。这一年,一汽-大众推出多款重磅新车征战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3月20日,一汽-大众全新宝来正式上市;5月6日,高尔夫·嘉旅正式投放市场;随后,全新一代迈腾强势来袭;11月3日,一汽-大众跨界旅行车蔚领正式上市;作为“发轫”之年的压轴之作,新捷达也于12月7日在广州上市。产品地密集投放,以及各产品取得的骄人战绩无不展现了一汽-大众的超强实力。
2016年,一汽-大众整体销量超过190万辆,其中,国产车型销售超过185万辆,同比增长13.5%。2017年,被一汽-大众定为“专注”之年,将专注于战略导向、项目推进、用户体验和管理四个层面,并将2017年的销量目标定为196万辆。
六、2016再现反垄断罚单 上汽通用被罚2.01亿元
2016年末,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卢延纯透露,年底之前将会对一家汽车企业做出反垄断处罚。消息一出引发业界内外广泛关注,并纷纷猜测处罚对象或为美系合资车企。
12月23日,上海物价局对上汽通用公司与其交易相对人达成并实施,限定向第三人转售相关车型最低价格的垄断协议作出行政处罚,罚款2.01亿元。继奥迪、东风日产、奔驰和克莱斯勒等车企后,我国再次开出反垄断罚单。
经查,自2014年以来,上汽通用公司上海营销部门通过发布《区域价格通知》、《市场竞争动态》和《价格指导公告》等文件,限定经销商销售凯迪拉克SRX、雪佛兰创酷、别克全新英朗等车型的最低价格。并通过第三方公司暗访、网上检测等手段,对经销商的销售价格进行监控。同时,对不遵守价格限制的经销商采取相应处罚措施。此举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最低价格”的垄断协议的相关规定。
七、“爆款”车型助力 上汽通用五菱营收破千亿
去年12月,上汽通用五菱宣布年度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从2002年合资之初的37.62亿元,到2016年超1000亿元的销售收入,从14万辆到213万辆的汽车销量,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售汽车约1600万辆。上汽通用五菱通过微型商用车企业的转型,发展成年产销200万辆、年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同时,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形成,解决了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形成产业集聚倍增效应。
上汽通用五菱在2016年能够取得如此亮眼的业绩,离不开五菱品牌的高水准发挥和宝骏品牌的快速增长。上汽通用五菱旗下车型中,五菱宏光领跑MPV市场,以全年65万辆的成绩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宝骏560长期居于SUV市场前列,年销32.16万辆;宝骏730通过新技术的增持,在下半年突飞猛进,全年销售37万辆,同比增长15.3%。多款车型的畅销让上汽通用五菱再获突破。
八、本田召回384.5万辆 超去年在华新车销量3倍
2016年,我国汽车召回共涉及51个品牌,近200款车型,共计召回汽车1133.2万辆。其中,日系车10个品牌的召回数额就有735.6万辆,占比64.91%。同时,本田以384.5万辆位居榜首,丰田也以126.6万辆居第三位。日系品牌的大规模召回虽主要受到高田问题气囊影响,但由此所凸显出的日系品牌在设计、质量管控等方面的不足,或许更值得其重视。
尽管本田去年在销量上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但由于高田气囊缺陷所引发的大规模召回却是本田亟待解决的问题。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召回公告显示,广汽本田、东风本田、本田中国和讴歌等品牌在2016年相继进行了7次召回,涉及思域、CR-V、雅阁、奥德赛、歌诗图、飞度等车型。数据显示,2016年,本田品牌以及合资公司等终端在华累计销售汽车124.7万辆;显然,本田在2016年召回问题汽车的数量是其在华新车销量的3倍多。
九、矛盾激化 东风悦达起亚遭遇经销商“逼宫”
新年之初,本该是车企公布喜人成绩的日子。然而,东风悦达起亚却被经销商的“揭竿而起”弄得焦头烂额。用跌宕起伏和各执一词来形容东风悦达起亚经销商“讨伐”事件再适合不过。2017年1月12日,东风悦达起亚经销商“揭竿而起”的图片流出,引发业界内外极大关注。其中,经销商向东风悦达起亚公司提出了“取消零售奖励和未完成提车任务的扣息政策”等诉求。4天后(1月16日),有消息称,由于与东风悦达起亚沟通未果,经销商明确表示不落实“8项要求”就拒绝提车。
1月17日,一封东风悦达起亚江西经销商商会的信函让该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江西经销商商会对此前的“8项要求”进行澄清,并表示“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不过,1月18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了《一封致DYK股东方及全体经销商同仁的公开信》,用强烈的言辞表达了对东风悦达起亚方的不满,再次改变了该事件的风向。公开信中提到,“在2016年5月25日的会议上,股东方承诺三个月彻底改变问题并保证80%的经销商盈利,至今未能兑现承诺,反而事态发展更加恶化”。
此次东风悦达起亚经销商“讨伐”事件已变得错综复杂,截止到发稿前,东风悦达起亚经销商“逼宫”事件,仍未得到合理且有效的解决。
十、上演“封馆”闹剧 北京现代遭遇发展瓶颈
2016年北京车展期间,一篇《致北京现代:明年车展请要么包馆,要么别来》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原因是北京现代所邀请的韩国明星人气太高,导致媒体日当天W2馆被“封馆”。这并不是北京现代第一次导演“封馆”闹剧。2014年的北京车展,北京现代请来“都教授”为其站台,就曾引发轰动,给所在的展馆带来各种麻烦。
“封馆”闹剧引发的是“外人”的吐槽,而北京现代在发展上遭遇停滞则是其当下最为揪心的问题。在销量快速到达百万辆规模后,北京现代并未如往常一样披荆斩棘,继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15年,北京现代全年累计销售汽车106万辆,同比降低6%,未能完成116万辆目标;2016年的销量为114万辆,实现同比7.5%的增长,尽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可是对比国内汽车市场13.7%的增速之后,我们发现曾经引以为傲的“现代速度”已不复存在。同时,在韩国本土,现代汽车工会的罢工事件也使得其焦头烂额。另外,进口现代经销商集体退网事件,以及关闭进口现代销售渠道等问题均表明现代汽车当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原创报道组)
相关阅读:
中经网汽车系列盘点:2016年十大品牌新闻
中经网汽车系列盘点:2016年十大车型新闻
【专题】告别或即将告别中国市场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