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数字张口就来 造车该不是“李”想当然

2018年04月04日 08: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原创报道组   

  无论是当下的“好10倍”,还是之前的“差10倍”,如此精准、奇妙、巧合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汽车行业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行业,造车更容不得数字上的偏差。既然要成为“造车者”,就应该珍惜、尊重每一个数字、数据,而不应轻易地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

  车和家的SEV——一个只停留在“官图”层面的老年代步车,本应是一个顺其自然、自生自灭的“项目”,由于过度的包装和炒作,才引出人们的过度关注。在车和家低调承认“内部孵化了两年的SEV项目已经停止”;同时高调宣布“完成30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并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后,对比两个项目,车和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感叹:“我们判断与滴滴合作,比用SEV做出行好10倍”。

  “10倍”不知是不是李想的口头禅?早在两年半前,在一篇《造车者李想:有机会赢的事,我才会选择去做》的文章里,就有“10倍”的字样:“去年年初创投市场火爆,一场股灾余波殃及创投圈,大量创业公司倒闭,李想评价:‘太多不该创业的加入了创业大军。会做业务和会管理企业,难度相差10倍’”。

  无论是当下的“好10倍”,还是之前的“差10倍”,如此精准、奇妙、巧合的数字是怎么来的?李想和车和家并未给出出处。而汽车行业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行业,造车更容不得数字上的偏差。

  不只是“好10倍”或“差10倍”,过去的几年间,在这个所谓的“造车者”口中,不明就里、不知所云的数字貌似张口就来。

  比如,在力推所谓的SEV项目时,李想就说:“虽然能达到100公里的续航,但是我们还是主张用户将其用于30公里以内的通勤”,是“为解决0-20公里/次风雨无阻的共享出行量身打造”;而这款“小而美的SEV”与另一款“大而强的SUV”将“满足90%的城市需求”。

  何为“0-20公里/次……共享出行”?“30公里以内的通勤”出自何处?“90%的城市需求”又是怎么算出来的?有哪些“大数据”支持?

  还是在那篇试图将李想打造成“造车者”的雄文里,因为“最早买特斯拉,沃蓝达,宝马i3”,而自诩“全中国最了解电动车的”李想认为:“今天的汽车,电动化、车联网、自动驾驶条件都具备了,智能手机所需要的条件在智能汽车里都具备了,接下来产生的竞争壁垒跟原来没有关系,一个智能汽车里面70%的决定因素可能跟原来过去的汽车没关系”……

  那么,这“70%的决定因素”又源于何处?为什么不是69.9%,或者70.1%?即使是四舍五入,是不是也应该告诉大家?

  此次,当谈到与滴滴的合作时,李想再次给出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数字或准数字:“首要目标是打造汽车3.0时代的产品,专门为未来出行从零开始量身定做的智能电动车。这个车完全按照公里数来设计,以公里数来衡量寿命,而非使用年限,以每公里的综合运营成本来衡量成本,而非简单车的售价。完全不用考虑零售的场景,百分之百为出行而造,这在汽车历史上应该是第一次”。

  那么,“汽车3.0时代”是怎么定义的?由谁定义的?汽车“按照公里数来设计”是多少公里?历史上哪一部汽车不是“百分之百为出行而造”?凭什么您的还在云里雾里的所谓“智能电动车”就是“在汽车历史上应该是第一次”?还是赶紧把车造出来吧,否则怎么能够写进“汽车历史”?写进哪本“汽车历史”?由谁来写呢?

  “高中毕业就创业”(另有高中肄业一说,为准确起见注明)的李想,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创办两家网站,说明其具有非常务实的一面。还是在《造车者李想……》一文中,李想说自己:“能做到我才做,我甚至在算未来5年销量的时候,有一点做不到我都不会把数写上去。跟灯塔一样,你怎么都会往那儿走”。

  既然要成为“造车者”,就应该珍惜、尊重每一个数字、数据,不应轻易地信口开河,满嘴跑火车。否则,您那款SEV“未来5年销量”当时写没“写上去”?数字是多少?而那个SEV项目还是不是“往那儿走”的“灯塔”?可不可以悄悄地告诉大家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原创报道组)

  相关阅读:

  车和家SEV出师未捷身先死?造车不是做网站

  车和家SEV胎死腹中 造车该不该是赌徒思维

(责任编辑:王跃跃)

精彩图片

玄妙数字张口就来 造车该不是“李”想当然

2018-04-04 08: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原创报道组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