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直到上海车展提前闭幕,展览会现场也未发现有“非典”感染人员,但一场不期而至的疫情,还是给第十届上海车展留下莫大的遗憾……
相距整整17年,同样都是受到严重的疫情影响,2020年和2003年这两个2月的数据竟然如此接近,比如产量在接近30万辆的量级上仅有3000多辆,也就是大约百分之一的差距……那么,2003年的中国汽车产业究竟是个什么样?全行业又是怎样攻坚克难,快速复产,并最终赢得高速发展的?17年前的经验教训能不能,或者说怎样才能为今天所借鉴和汲取?怎样才能为中国汽车产业再次腾飞赢得主动?
从3月25日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以当年的大量素材为背景,对汽车行业共同走过的2003年做一个系统的回顾。今天是本系列报道的第四篇,回顾“非典”从当年4月起对汽车产业产生影响。
上周二(3月24日),日本政府与国际奥委会联合发布声明称,东京奥运会将推迟至2021年举办……可见此次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影响之大,后果之严重。
国内方面,早在一个多月前,2020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官方就表示,受当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原定于4月21日开幕的北京车展延期举办,调整后的具体时间待定。
北京车展延期公告
如果能够做一个简单的时间上的比照,此次疫情比17年前的“非典”传播时间更快,范围更大,影响更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同为4月21日开幕的两个国内最重要的车展(2003年上海、2020年北京),为什么前者能够如期举行(但提前结束),而另一个则提前两个多月就官宣延期举办。
2003年4月21日上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汽车盛会——第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730多家厂商参加了主题为“科技领先、服务至上、引领未来”的这次车展,室内外9个展馆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为历届规模之最。据车展主办方介绍,展览会开幕后,参观者踊跃,头两天的专业观众就达8.6万余人次。
2003年上海车展馆内一角
2003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诞生50周年,加上2002年国内汽车市场的“井喷”式增长,令业界内外对中国汽车产业充满期待,也对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个国内大型车展寄予厚望。虽然在上海车展开幕之前,“非典”已经在部分地区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企业、国内主流汽车企业都如约而至,纷纷推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车。
BMW Z4
其实,在此之前,面对“非典”来袭,“上海车展能否如期举办”?也曾出现了一些“风言风语”。对此,车展主办方明确表示,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感染区域中,上海不在其中。上海是一个安全的城市,因此,非典型肺炎对上海车展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仍将如期举行。
为了保障参展人员和观众的健康安全,上海车展主办方专门成立了“非典”防范工作领导小组,积极采取各项防范措施,如加强馆内通风、控制观众流量、对展馆进行消毒、现场设立急救中心等……
然而,第十届上海车展进行到第四天上午,主办方接到相关通知,“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非典预防工作的整体要求,为了确保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上海市政府决定第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展提前至24日闭幕(原定27日结束),组委会将在各售票点和展览会现场为群众办理退票手续”。
尽管直到上海车展提前闭幕,展览会现场也未发现有“非典”感染人员,但一场不期而至的疫情,还是给第十届上海车展留下莫大的遗憾……
其实,2003年上海车展提前结束的大背景是:
4月10日,全球已经有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此病例。
4月底,国内有疫情报告的省区市也达26个。
4月20日,国务院明确提出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卫生部决定疫情每天公布一次,调整卫生部和北京市主要领导人职务,将“非典”列入中国法定传染病。
4月20日后,国务院决定调整“五一”长假,向各省市派出督察组,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汽车产业方面,当年4月,全国生产汽车39.01万辆,销售汽车38.22万辆,同比增长20.49%和12.58%。表面上看,产销量已经接近3月的水平。但是,考虑到当年4月比3月还要少一个工作日,“非典”的影响已经有所体现了。
市场上出现的“异动”同样引人关注,“非典”后一些地区的汽车销售还出现了一个小高峰。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车辆购置税征收工作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征税车数32811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1%。仅4月28日单日征税车数就达到2553辆,为2002年日征收车数的2.4倍。显然,作为全国首善之地的北京市出现了一个购车高峰,
宏观经济方面,4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14.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一方面是上年同期基数较大,另一方面是“非典”疫情对部分地区工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总体上看,“非典”对4月工业生产的影响还有限,全国工业生产仍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同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06.9亿元,同比增长7.7%。汽车、通讯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80%和42.4%。(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宇星)
相关阅读:
重温2003/首季“开门红”,汽车产量首超百万辆(下)
重温2003/首季“开门红”,汽车产量超过百万辆(上)
重温2003/引子:8进4,国产汽车“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