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 三大"朋友圈"改变汽车产业格局?

2020年05月29日 06: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姜智文   

  纵观全球,汽车发展相对发达的国家都曾经历产业整合,并一度涌现出各自所谓的“三大”汽车企业。不妨大胆猜测,中国是否有可能依据现有的“朋友圈”合并重组,形成“三大”集团,进而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甚至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

  赵岩认为,中国汽车企业需要补齐在组织上的短板,调整和提出组织发展方向,共同协作产生合力,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新四化”等前瞻业务的合作又带来更多的遐想空间。国内主流车企通过三大“朋友圈”的合作,完全有可能催生几个新汽车集团的结成,从而与国外车企竞争。

  市场连续两年下行,又遭遇“疫情”冲击,汽车行业即便在4月份迎来微弱的“曙光”,依然负重前行:国内整车生产企业叫苦不迭、小型零部件企业面临倒闭潮……有行业机构直言,受疫情影响,短期内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巨大冲击,零部件供应体系被打乱。继昨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的《各取所长 三大“朋友圈”合力推动自主崛起?》之后,今天再就车企三大“朋友圈”的合作意向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能否依托更大规模的整合,实现“抱团取暖”。

车企朋友圈

  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包括整车和零部件,都已经进入“整合”的阶段。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外资品牌,都逃不过“优胜劣汰”的规律。如果未来两三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处在调整期,企业间的深度整合将更加明显。记者此前梳理的国内主流车企三大“朋友圈”,其实就是汽车企业在当前背景下的共识。

  纵观全球,汽车行业相对发达的国家都曾经历过整合,并一度出现“三大”汽车企业。其中,德国有奔驰、宝马和大众;日本有丰田、本田和日产;美国曾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韩国也曾出现过现代、起亚和大宇。不妨大胆猜测,中国是否有可能依据现有的“朋友圈”合并重组,形成“三大”集团,进而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甚至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

  从合作的内容来看,国内主流车企三大“朋友圈”主要聚焦在“新四化”、开拓海外市场、新商业模式探索,以及共享产业链资源等领域。

长安汽车自动驾驶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当前,“新四化”是汽车发展未来的趋势,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德系品牌纷纷推出“瞰思未来(CASE)”、ACES战略等;日系品牌也在积极投身“新四化”。根据麦肯锡发布的《2019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未来10年中,车企若在“新四化”进行全面投入的话,需要的资金将不低于5000亿人民币,因此合作共享成为车企最佳的破局路径。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三大“朋友圈”联手发展“新四化”,无疑将有利于降低研发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加强彼此间的合作,甚至在这场全球性的竞赛中取得领先地位,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作为央企“朋友圈”的成员,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以及兵装集团签署协议明确指出,三方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开展全方位合作;地方国企的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提出,联合开发核心技术;环渤海区域,长城汽车和北汽将展开新技术合作,北汽与华晨共同开拓东北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兵装集团成立T3科技平台公司

  此外,中国一汽和东风汽车将在车联网和燃料电池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并联合兵装集团成立T3出行、T3科技平台公司;比亚迪与长安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以及共享出行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然而,过于看重前瞻性业务的三大“朋友圈”,在未来的合作中或存在短板。资深汽车专家赵岩表示,中国企业此前一直忙于和外企合资、引进技术,没有处理好生产组织间的关系,就像是把沙子拎起来又从手缝里全流下去了,最终导致生产组织意识分散,民族产业的竞争力下降,因此生产组织问题一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短板,而并非技术和资本。

  事实上,三大“朋友圈”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并着手进行解决。在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北汽集团和国投招商的合作协议中均提到,通过战略合作,形成产业链资源共享和互补。

长城汽车、北汽集团和国投招商签署合作协议

  赵岩分析指出,中国传统企业需要补齐在生产组织上的短板,调整和提出组织发展方向,共同合作产生合力,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新四化”等前瞻业务的合作又带来更多的遐想空间。国内主流车企通过三大“朋友圈”的合作,完全有可能催生新汽车集团的结成,从而与国外车企竞争。相反,中国品牌如果仅是在产品、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合作,只有死路一条。

  在探讨内部整合的同时,“朋友圈”车企还将“联合出海”提上了日程。在三大“朋友圈”中,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以及兵装集团提出联合出海‘走出去’,以及新商业模式开展合作;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则聚焦新商业模式,合力开拓海外市场。作为地方国企的奇瑞汽车,连续17年占据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身为民营企业的长城汽车,不断在海外攻城略地,陆续在俄罗斯、印度,以及泰国布局工厂,让行业看到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新模式和希望。

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

  尽管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但市场竞争一直很激烈。特别是最近两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步入“瓶颈”,企业的“竞争压力”变成“生存压力”,能否打开国际市场,或许将是行业下一轮竞争洗牌的关键因素。崔东树直言,“当下,中国品牌车企在海内外共同布局,把部分资产投资出去,不失为一种安全稳妥的做法”。

  “中国车企要真正的做到‘走出去’,必须要在海外投资打造品牌。但在此过程中,自主品牌肯定将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甚至亏损多年的极端情况”,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车企之间‘抱团出海’,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无疑可以有效地规避一些市场风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相关阅读:

  各取所长 三大“朋友圈”合力推动自主崛起?

  2020已至,"定妆"国内主流车企三大"朋友圈"

(责任编辑:张懿)

精彩图片

补齐短板 三大"朋友圈"改变汽车产业格局?

2020-05-29 06: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姜智文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