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汽车主编谈:上市迈出“长征”第一步,新势力造车路任重道远

2020年08月21日 06: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陈梦宇   

  造车新势力的上市有利于前期投入的资本套现退出,同时得以开展全新融资渠道并缓解资金压力。但上市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意味着财务信息将暴露在公众视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压力。理想汽车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想真正实现“突围”,还有赖于其后续电动化产品的市场表现。

  汽车主流市场格局并不会因此发生大的改变。在可预见的未来,竞争格局很可能仍是主流大厂占据新能源汽车头部阵营,部分突出重围的极少数新造车企业成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有益补充。

  本周三(8月19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一时间,不仅传统车企纷纷涉足、造车新势力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入。

  但自去年补贴退坡,加之车市持续下行、疫情突袭而至,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呈现出连续下滑之势。对此,多位业内专家直指新能源车市“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症结,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就造车新势力而言,在浩浩荡荡的上百家品牌之中,真正达到量产阶段的却是寥寥无几,今年以来更是不时传出企业破产消息。对比之下,几家头部新势力企业也多为资金困扰,甚至引发扎堆上市潮。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新势力们未来的发展之路应如何去走,上市之后是否就是一马平川?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特邀多位汽车产业财经类媒体主编就此展开讨论。

每日经济新闻汽车频道副主编 范文清

  “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 理想仍待产品突围

  继蔚来之后,理想汽车成为第二家赴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企业。然而,其登陆纳斯达克的喜悦还未散去,便被接二连三的自燃、“断轴”事件浇灭大半。“理想汽车不断爆出的产品问题,对其品牌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也会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所以理想汽车登陆资本市场只是其‘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每日经济新闻汽车频道副主编范文清表示。

  理想汽车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其累计销量为12430辆,并宣称“继续保持中国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场(包含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增程式电动)第一名。”但在范文清看来,目前,理想汽车最大的问题是未来两年没有新车型跟进。如何围绕理想ONE一款车不断讲故事,将是考验理想汽车团队的难题。

  对此,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杨小林也认为,虽然理想汽车前期在财务控制上展现出一定的能力,但能否借此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冲杀出来,真正实现“突围”,还有赖于其后续电动化产品的市场表现。

《经济观察报》汽车版主编 王国信

  对于理想汽车的发展前景,《经济观察报》汽车版主编王国信则直言,理想在品牌知名度和资源上不敌蔚来、威马和小鹏;在技术路线上,理想选择了增程式混合动力,而之前其选择的SEV已经失败,这说明其高层对技术路线的把握并不够准确。

  新势力迎上市窗口 还需警惕“双刃剑”

  在蔚来、理想之后,小鹏、威马、哪吒等近期也相继传出上市计划。对此,范文清分析称:“当前,特斯拉在资本市场风光无限,为造车新势力创造了良好的上市窗口期,上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融资,而当前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时间点。”

  对此,多位主编一致认为,新势力的上市有利于前期投入的资本套现退出,同时得以开展全新融资渠道并缓解资金压力。另外,上市后随着公司曝光度、知名度的提升,其成为头部企业的概率也有所增加。《华夏时报》编委、汽车周刊主编赵云表示,新势力普遍缺少技术与产品的长期积累,需要利用上市来大幅缩短相关时间。

《华夏时报》编委、汽车周刊主编 赵云

  但选择上市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王国信与范文清认为,上市意味着财务信息将暴露在公众视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压力,所以稳住发展节奏和方向是关键,如果烧钱过快、业务扩展过多很容易形成泡沫并崩盘。

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 杨小林

  竞争融合仍是主流 新势力或为有益补充

  造车新势力的扎堆上市,似乎代表着新力量的崛起,但在多位主编看来,汽车主流市场格局并不会因此发生大的改变。杨小林分析,在可预见的未来,“竞争格局很可能仍是主流大厂占据新能源汽车头部阵营,部分突出重围的极少数新造车企业成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有益补充。”

  当然,除了竞争,未来新老势力之间也会继续加强合作。赵云认为,这种合作不只是“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之间的融合合作”,还有“新势力(及其背后资本)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首席记者 王跃跃

  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但从市场整体大环境来看,造车新势力的生存之路仍将任重道远。“尽管与政府和传统企业的合作,为新势力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但也只是往安全区迈了一小步;而要想在造车的路上走得更远,新势力总归要靠产品和服务说话”,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首席记者王跃跃表示,“新势力终归得回归造车常理,尊重汽车产业的规律,打造出安全、出众的产品来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陈梦宇)

  相关阅读:

  财经类汽车主编谈:五菱“失信”消费者 折射自主品牌转型艰难

(责任编辑:姜智文)

精彩图片

财经类汽车主编谈:上市迈出“长征”第一步,新势力造车路任重道远

2020-08-21 06:5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陈梦宇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