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国内乘用车共销售157.9万辆,同比下降10.5%,环比增长25.6%;一季度累计零售491.5万辆,同比下降4.5%,减少约23万辆,走势低于预期。崔东树分析,芯片紧缺逐步缓解、终端优惠加大、新车上市提速本应大幅促进汽车消费,但多地疫情爆发,对汽车生产、销售再次带来冲击,导致了显著的终端销售损失。
展望4月,由于清明和五一假期的影响,工作日仅有21天,产销增长潜力不大;同时,吉林省、上海市都布局有大规模的汽车产业,疫情对两地甚至全国汽车产业的影响都难以估量;再有,历年3-4月都是新车上市黄金期,但今年北京车展的延期将对新车市场造成明显打击。综合来看,乘联会预计,4月车市销量将大幅低于3月;但新能源市场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芯片供应刚有起色,多地的疫情爆发再次冲击了汽车产业的复苏。
4月11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生产端,3月国内乘用车共生产182.3万辆,同比下降0.3%,环比增长22.0%,整体平稳。零售端,3月乘用车共销售157.9万辆,同比下降10.5%,环比增长25.6%;一季度累计零售491.5万辆,同比下降4.5%,减少约23万辆,走势低于预期。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3月车市运行情况复杂,首先,由于芯片供应持续向好,因此3月车市产销有较好的增长基础;同时,产量的提升也拉高了厂商、经销商的库存,进而提升了终端优惠幅度;此外,春节后多款新车接连上市,也促进了汽车消费。但多地疫情爆发,对汽车生产、销售再次带来冲击,导致了显著的终端销售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在生产和销售端,都出现了显著的自主品牌强势、豪华品牌低迷的分化表现。
在生产端,3月,豪华品牌举步维艰,产量同比大幅下滑31%,环比也下滑8%;主流合资品牌同样受到冲击,产量同比下滑10%;相比之下,自主品牌表现可圈可点,产量同环比分别大增23%和36%。对此,崔东树总结,“3月汽车生产看似整体稳定,但其实面临巨大困难,产量仅同比下降0.3%是在诸多厂商共同努力下才达到的。”
在零售市场,3月,豪华品牌售出23万辆,同比下降14%。3月初,豪华车本展现出了强劲回升的走势,但随着疫情不断的加剧,终究没能延续强势。主流合资品牌更为低迷,3月共售出59万辆,同比大幅下降30%,其中,日系品牌零售份额为20%,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德系份额18%,下降多达7个百分点;美系份额达10%,下降0.5个百分点;法系份额则提升0.3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依旧“独自发光”,3月共售出75万辆,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37%。由此,3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额占比劲升11.5个百分点,达到48.2%;1-3月累计份额也达到48%,同比增长9.7个百分点。崔东树解释,“新能源产品是自主品牌的主要增长点,长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表现尤为亮眼。”
聚焦三大车系,表现同样各不相同,轿车与SUV在下滑中根基尚稳,而MPV则继续“滑入深渊”。具体来看,3月,SUV共售出74.2万辆,同比下滑5.6%;一季度,SUV累计售出230.8万辆,同比小幅下滑2.3%,处于领跑位置。3月,轿车售出76.5万辆,同比下滑12.0%,但环比增长27.1%;综合1-3月,累计售出236.8万辆,同比下滑5.3%,仍是市场份额最大的车型。MPV市场则没有在产品“百花齐放”的推动下迎来反弹,反而加速坠落,3月MPV仅售出7.2万辆,同比猛降33.2%;1-3月累计销量23.9万辆,下滑16.3%,尽显颓势。
新能源方面,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4.5万辆,同比增长137.6%,环比增长63.1%,增幅处于历年同期最高水平;综合一季度数据,新能源乘用车共售出107.0万辆,同比增长146.6%,展现出与传统燃油车市场截然不同的欣欣向荣走势。由此,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较同期提升了17.6个百分点,达到28.2%。其中自主品牌渗透率达到46%,豪华品牌也提升至32%,主流合资品则仍仅有4.3%。
崔东树分析,“新能源市场延续强势,首先是因为3月汽车换购需求较为强烈;同时,本轮车价普涨前,新能源产品积累了充足的订单,得以逐步释放;此外,油价的高企,也助推了新能源市场的火爆。”
展望4月,由于清明和五一假期的影响,工作日仅有21天,产销增长潜力不大;同时,吉林省、上海市都布局有大规模的汽车产业,疫情对两地甚至全国汽车产业的影响都难以估量;再有,历年3-4月都是新车上市黄金期,但今年北京车展的延期将对新车市场造成明显打击。综合来看,乘联会预计,4月车市销量将大幅低于3月;但新能源市场有望保持较高增速。(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相关阅读:
乘联会:2月乘用车同比上涨4.2%,全年有望增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