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前行 一汽-大众夯实中德合资成功典范

2022-09-23 17: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众志”前行 一汽-大众夯实中德合资成功典范

2022年09月23日 17: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的指针快速拨划到2022年下半年,中德两国即将迎来建交50周年。而作为我国率先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中德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也全面迈入合资31年重要时间节点,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叠加局部疫情反复、芯片短缺、供应链物流受阻及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汽车市场在蹒跚中奋力爬升。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今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汽-大众激发全员“众志”克难,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坚持与经销商、供应商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创共赢,成功实现稳中求进,无论是整体销量,还是市场占有率,均取得行业领先的成绩。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8月,一汽-大众终端销售新车167575辆(含奥迪进口车);1-8月,一汽-大众累计终端销售新车1211192辆(含奥迪进口车),领跑中国乘用车企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散点爆发、供应链短缺、高温限电、地震灾害等多重影响,一汽-大众五大基地在今年均经历了部分停产、停工的挑战,车市“遇冷”也给销售带来了不小的难题,但依靠扎实体系力及时调整状态,一汽-大众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快速恢复生产,6月销量高达214255辆,环比增长39.8%,同比增长更是达到45.5%,单月时间完成过去正常产销情况的一个半月任务,交出了一份格外亮眼的成绩单。

  依托三十余年的沉淀,砥砺前行,一汽-大众得以在市场低谷中脱颖而出,再次彰显企业的深厚实力与产业领先者实力。而中德股东双方的精诚合作,共同赋能,更是进一步夯实了一汽-大众是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成功典范。

  中德共同推进 一汽-大众三十余年成绩瞩目

  提起中国汽车产业的对外合资合作,人们大都会将时间追溯到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总结过往成功经验,一汽-大众的成功主要源于‘天时、地利、人和’。”一汽-大众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李志宏说道。这里说的“天时”,便是彼时的改革开放政策。

  1978年11月,在参观完德国大众汽车的生产线后,当中方试探性提出希望能够合作时,当时的大众汽车董事长施米特马上表态说:“我们正在亚洲选择合作伙伴。”他进而表示,德国大众不仅愿意提供最先进的产品技术,而且还愿意出部分投资,用合资的办法进行合作。作为施米特的继任者,哈恩博士执掌大众后,更是不断推进与中国汽车业的合资合作。得益于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1991年2月,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我国率先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生产企业。“一汽集团有‘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之称,大众集团则是德国规模和产销量突出的整车企业,双方的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副总裁张琳这样说。

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资料图片

  “有了一汽-大众之后,真正的面向未来的、往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质量体系才建立起来,而且是一汽-大众建立起来的。”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介绍,一汽-大众在导入奥迪和捷达的过程中,通过国产化,通过组装,让中国产业真正的接触到了德国的质量体系,并在此后一直影响和改变我国传统的汽车产业。

  如今,经过30余年的发展,从建厂初期的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奥迪、大众、捷达三大品牌30余款车型,一汽-大众已完成覆盖A、B、C级全系列车型的产品布局,并拥有长春、西南、华南、华东、华北五大基地、超过270万辆的产能布局。在成长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标杆性车企的同时,一汽-大众更是对区域经济、产业建设等带来巨大的拉动作用。

一汽-大众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产品矩阵

  “1+1>2” 合资合作2.0模式赋能企业良性发展

  在这30余年间,一汽-大众逐渐成长为中国产销名列前茅的乘用车企业。而无论是作为合资企业的一汽-大众,还是中德各方股东,无不获得巨大成功,堪称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良性发展的经典案例。这“1+1>2”的背后,离不开深厚的历史沉淀与中德双方的共创共赢,即合资合作2.0模式。

  “两个股东如果是一个想东一个想西,目标不一样,肯定是会有问题的。但一汽-大众的双方股东有一致的目标,就是把一汽-大众搞好,让合资公司的利益最大化。”李志宏强调,进入一汽-大众的所有人,无论德国人还是中国人,都是一汽-大众人。

  一句“一汽-大众人”,将中德股东各方牢牢捆绑在一起,而“共创共赢”的价值观不仅赋能企业良性发展动力,也给予了企业应对突发状况的“从容不迫”。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经历着缺少芯片的问题。我们当时也有64000辆车面临缺着同样的困境。”一汽-大众长春生产整车制造三部外方部长范马克(Vanheirzeele Marc)举例说道,“后来,我们的四家供应商与中国生产企业进行了一系列通力协作,最终确保了及时交付,赢得了客户的满意。”范马克强调,“一汽-大众可以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并非在单打独斗,而是身处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之中。”

  类似中德双方员工通力协作的例子在一汽-大众内部不胜枚举,双方的努力最终成就了在中国汽车领域位居前列的一汽-大众,而深厚体系能力的持续打造,更是外人所难以模仿或“粘贴”复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评价道,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一汽-大众给企业本身以及行业留下了涉及生产、研发、质保、人力、采购、财务、营销等八大体系力,不仅成为企业自身法宝,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重要基础,更是成就了一汽-大众合资企业的标杆地位。

  深化合作打造高效益转型增长样板企业

  三十余年来,从开拓者到引领者,一汽-大众从未止步前行。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先者,一汽-大众也在不断通过电动化、数智化转型,引领时代发展,而中德双方的合作也在持续深化。

一汽-大众新能源中心

  回顾历史,在2017年发布的“2025战略”中,一汽-大众主动拥抱产业变革,将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上升至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如今已是硕果累累:2019年,一汽-大众发布“数字TE”计划,通过打通数字研发、数据共享与知识迭代等多个环节,智能化全研发链条体系,将实现资源智慧配置,让研发全面步入智慧时代;2020创变之年,伴随着华南基地MEB智慧工厂投产,大众和奥迪双品牌电动化战略落地。

奥迪Q4 e-tron

  “在一汽-大众,我们通过推出新能源汽车,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我们拥有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合资品牌,特别是在电动车领域。我们也全面革新了销售方式。”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及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麦德岳 (Michael Mayer)举例说道,一汽-大众在保持现有燃油车销售部门的同时,新组建了一个新能源汽车销售部门。此外,在客流量较大的购物商场设立了100多个燃油车销售点。

  具体来看在产品层面,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推出全新速腾与全新宝来,全面践行价格价值战略,大幅提升全系车型尤其是中低配车型和主销车型的智能科技装配水平;近日,一汽-大众全新探岳家族、全新大五座SUV揽巡相继亮相,进一步提升产品组合竞争力。

一汽-大众全新大五座SUV揽巡

  “我们期待一汽和大众能够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网联领域,在未来的若干年间取得与过去30年同样的成功。”张琳评价道,我们希望中德双方的研发和技术合作能够在传统车的基础上更加精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28日,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工。一汽-大众(技术)副总经理迪亚德(Andreas Dick)强调,中国在未来仍将是大众集团的一个重要市场,集团将继续加大投资在中国打造产品。

(责任编辑:姜智文)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