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22-05-17 16: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写在前面

2022年05月17日 16: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1、4月汽车产销几近腰斩 全年有望实现平稳发展
  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5万辆和118.1万辆,同环比降幅均在45%以上,为近十年以来同期月度新低。陈士华表示,4月以来,国内疫情总体呈现多发态势,汽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酷的考验;同时受疫情影响,消费能力和信心明显下降,行业稳增长任务十分艰巨。
  谈及全年走势,中汽协方面认为,汽车行业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产,同时纷纷推出一大批新车型上市,进一步活跃了市场。从目前情况看,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企业奋力抢抓5月和6月关键窗口期,弥补损失的产销量。工信部方面也表示,二季度的产销损失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弥补,全年有望实现平稳发展。
  4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共生产96.9万辆,同比下挫41.1%,环比下滑46.8%;批发量为94.6万辆,同比下降45.5%,环比下滑47.8%;零售量为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滑34.0%,数据略好于生产与批发。
  放眼长久,目前国内疫情高点已过,复工复产循序渐进,长春的汽车制造能力在5月快速满血复活,上海部分企业4月中下旬开始推进复工复产,由此,5月起供给端环境将逐步改善。同时,国内汽车扶持政策也在加速落地。再有,目前环境下,自驾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尤其在高油价时代,新能源仍将持续走高。乘联会认为,5月新能源车零售将出现环比高增长。
  受疫情影响,4月全国新车市场承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4月狭义乘用车终端销量约130万辆。二手车方面,一季度全国二手车共交易387.96万辆,同比微降1.93%。应对疫情,全国各地政企纷纷推出促销费政策及措施,助力汽车产业平稳运行。
  一季度我国整车进口22.5万辆,同比下滑4.5%,但进口金额却同比增长9.4%至127.5亿美元,进口车单价大幅提高。目前,进口车平均报关价格为39.66万元,同比增长6.87%。对此,流通协会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进口车消费处于升级趋势中,另一方面是低价产品逐渐国产化。
  在进口车整体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消费需求向超豪华品牌聚集,低价普通品牌因国内产业链优势纷纷选择国产,甚至退出进口车市场。与此同时,进口新能源车份额不断提升;一季度,进口新能源车表现(-10.7%)好于整体水平(-18.8%),共销售5400辆。
  4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7.08%;1-4月累计同比增长4.0%。其中,汽车制造业4月工业增加值下降31.8%,1-4月同比下降5.4%。
  在汽车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汽车总产量为128.2万辆,同比下降43.5%;其中,新能源汽车共生产33万辆,同比增长42.2%;轿车与SUV车型分别生产41.5万辆和45.8万辆,同比下降43.9%和44.3%。1-4月,汽车累计产量为795.3万辆,同比下降7.8%;其中,新能源汽车为168.0万辆,同比增长112.7%;轿车与SUV车型共生产282.8万辆和296.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9%和3.8%。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582.3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1-3月回落5.0个百分点。
  朱虹强调,从资产和营收看,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同比增长10.4%,所有者权益合计增长10.5%,均为近五年以来较高水平,企业规模不断发展。1—4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7%,接近两位数增长,为企业盈利改善创造空间,工业企业效益向好的韧性和潜力仍较强。
  4月,共有13个汽车品牌累计发布14起公告,共计召回乘用车370153辆,同比下降22.92%。召回规模较上月增长接近2.2倍,继续呈现由谷底快速抬升走势。
  继2月登顶召回榜后,4月,特斯拉再度以142469辆的规模成为月度召回数量之冠,并将采用OTA方式对召回车辆进行软件升级以消除安全隐患。为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新模式和新挑战,政策对于OTA以及召回的规范在与时俱进完善,去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发布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备案的补充通知;今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再发布《关于开展汽车软件在线升级备案的通知》。
  受近期疫情影响,国内汽车行业的供应、生产、销售及物流等多个环节均受到不小的冲击。对于国内造车新势力而言,这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增长势头,更是打乱它们内部的竞争格局。4月,5家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蔚来和理想甚至呈现负增长。
  不过,“好消息是目前部分部委和主管部门正在尽全力协调”,截至4月28日,上海市首批666家“白名单”企业复工率86.8%,其中汽车制造行业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复工率达77%,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相关企业复工率91%。“随着疫情严重程度有所缓解,汽车业已在4月中旬陆续复工复产,产能逐渐爬坡。”
  相比去年四季度,BBA今年一季度汽车业务在销量上虽仍下滑,但降幅有着明显收窄,营业收入增速更是全体回正,延续着减量不减利趋势,凸显各自强劲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持续推进的降本举措有效性。
  除并表,业务出售外,BBA一季报的最大亮点来自电动车销量的显著增加,电动化领域的不断突破,对于BBA业绩的支撑作用正愈发明显,而由此展现出的技术实力也将为其在电动时代继续引领豪华车市场奠定基础。
  在疫情、“缺芯”以及国际局势动荡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汽车产销量均遭受了直接的冲击。销量集体下跌,最直接的导向就是营业收入下降,但大多数跨国车企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却反向上涨。
  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下,跨国车企的销量与营收何以产生背离的走势?抛开各自的特殊情况不谈,几家跨国车企均通过提升产品价格,优先生产利润更高的车型等措施来抵消诸多突发事件所导致的不利影响。
  2022年一季度,汽车市场冷热不均,企业表现两极分化明显,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其中,乘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东风”,比亚迪、广汽集团迅速成长;受疫情及“缺芯”影响,上汽集团、江淮汽车遭遇营收、净利“双降”;自主盈利能力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增强,长安、长城品牌“稳字当头”。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倒春寒”,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挑战。由于供应链、物流等多方面受限,大多数主机厂的生产、销售均受到冲击。“自主三强”在4月的销量也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尽管原有的生产和销售节奏被扰乱,但自主品牌却并未因此“躺平”,而是积极与各方沟通,尽力解决问题,且一切都在恢复中。受影响最严重的上汽集团表示,旗下整车企业有望于5月下旬逐步恢复正常生产,整车产销量力争达到去年同期水平。长城汽车方面也表示,“预计5月将会明显改善”。
  4月,SUV共售出46.0万辆,同比下跌38.5%,环比降幅38.0%,表现跌入冰点。聚焦销量前十SUV,呈现两极剧烈分化特点。相比大多数车型只能被动跟随市场整体探底趋势,比亚迪却异军突起,不仅豪拥三车入榜,且都实现大幅增长,彰显了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快速替代之势。
  此外,在豪华车市场遭遇产销惨降的背景下,奔驰GLC连续第2个月入榜前十则展现了奔驰的超强影响力,更说明国内高端购买力依旧旺盛。
  受疫情影响,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同环比双降,其中MPV车型跌多涨少,共销售5.6万辆,同比下滑39.2%;1-4月,MPV累计销售29.5万辆,同比下滑21.9%。
  具体来看,MPV市场头部争夺正愈发激烈,其中“双雄”别克GL8及五菱宏光,销量连续两月腰斩,而传祺M8则迎来小爆发;此外,赛那自今年1月首次登榜以来,排名始终稳步向前,销量紧跟别克GL8,呈现咄咄逼人之势。在MPV腰部市场,奥德赛、艾力绅以及风行、瑞风表现始终稳定。
  4月,秦PLUS销售2.03万辆,同比增长近三倍,豪取A级车亚军之位,这也是其上市以来的最佳成绩。在疫情和“缺芯”的当下,新能源市场仍保持快速发展,比亚迪以电池技术见长,并拥有芯片制造能力,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秦PLUS能杀进细分市场前两名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系陷入“重灾区”,朗逸、凌渡,以及英朗同环比降幅均达到70%左右;科鲁泽环比下降63.19%,科沃兹销量仅为个位数。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受到上海地区爆发疫情,车企产能受限的影响。随着复工复产步入正轨,这一状况将得到改善。

  在合资B级车的较量之中,日系品牌占据榜单前四席,领先优势明显。凯美瑞以月销16452辆的成绩“一骑绝尘”,前四个月累计销量已超越“老对手”雅阁23207辆。亚洲龙则成为日系品牌中唯一实现同环比双升的车型,这或许与“新车效应”,以及经销商终端优惠幅度较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4月,奔驰C二度超越宝马3,实现销量11873辆,同环比降幅在24%左右,市场节奏稳定。同时,也将与宝马3的累计销量差距缩小到了4914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华晨宝马位于沈阳的大东工厂和铁西工厂生产线在4月有序复工复产,宝马3有望在5月“找回状态”。

  16、跃跃御市:燃油、新能源平分C级车 宝马"链主"地位凸显

  2022年的4月销量,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更比以往少得不止一些……受疫情影响,绝大部分国产C级车的销量都出现暴跌。在20款C级车中,共有8款新能源产品,占比40%;从体量来看,8款车型的销量占比超五成,基本上与燃油车平分了4月的市场份额。其中,首次出现在销量排行榜中的极氪001,已经初步展现出“黑马”的潜质,更值得期待的是极氪品牌所表现出来的信心和野心。

  在燃油车板块,正常发挥的宝马5系是4月C级车市场中的一抹亮色。在面对供应链压力时,宝马的销量虽然也出现下滑,但其整体表现却优于竞争对手。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宝马长期以来打造的协作共赢的供应商体系。“尽管供应链问题继续拖累销售,但我们仍能弥补产量损失和零部件短缺的问题。公司将实现2022年初制定的产量目标,预计全年产量大致维持在去年的水平。”

(责任编辑:陈梦宇)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