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误解,避免误判 奥迪和经销商应更理智

2016年11月23日 08: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张宇星   

  此次奥迪经销商之所以“一言不合就退场”,关键还是看不到自己好的未来,没能产生好的期待,所以才在佛山下“最后通牒”,才集体愤然离场,显示出空前的团结。一经销商投资人昨天就《奥迪和经销商,为品牌合则两利,合则共赢》一文对记者说:“奥迪自己都不顾品牌形象,他们也太不厚道了。这次(经销商)如果不联合起来,以后就更没法过日子了”。同时还告诉记者:“这次,经销商们非常齐心”。

  这两天,有关奥迪与经销商“佛山谈判”的报道仍在继续,尽管没有什么新“料”、“猛料”可报。

  昨天,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发表《奥迪和经销商,为品牌合则两利,合则共赢》一文,呼吁双方从爱护奥迪品牌,珍惜多年合作的层面,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谈透、谈妥,引起一定的共鸣。

  中国经济网记者同时注意到,奥迪与经销商之所以“谈不拢”,其关键还在于双方之间可能伴有较大或较深的误解,并由此产生相当的误判。这种误解如果不能及时谈透并消除,避免不了使事态的不断升级,甚至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影响到双方及各方的利益,最终谁都不是赢家。

  “误解”一说,首先是出现在11月17日,是由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提出的。当时,在回答:“现在一汽-大众经销商对于上汽集团与奥迪的合作是否有一些情绪,对他们有什么安抚措施”的提问时,海兹曼说,在这一问题上,奥迪经销商可能有些“误解”。然后,他又重申了:“奥迪与一汽-大众已经制定了十年的规划,有非常具体的项目将会支撑未来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的增长”,以及“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会优待经销商,通过奥迪与一汽-大众达成的未来十年战略规划,将充分确保该框架下的经销商的利益”,云云。

  据记者了解和观察,目前一个最大的误解,可能来自奥迪对经销商采取一致行动的误解,也就是所谓的“借题发挥”说。

  这几年,由于各种原因,高档车经销商大都出现程度不同的亏损,奥迪经销商也不例外。那么,此次恰逢奥迪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经销商或许是想借机“捞一笔”,目的还是要索取一定数额的补偿。因此,如果奥迪方面大度一点,慷慨地甩出几大把银两,就可以缓解经销商的压力,自己也能轻松“过关”。

  采访中,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此次奥迪经销商之所以“一言不合就退场”,关键还是看不到自己好的未来,没能产生好的期待,所以才在佛山下“最后通牒”,才集体愤然离场,显示出空前的团结。一经销商投资人昨天就《奥迪和经销商,为品牌合则两利,合则共赢》一文对记者说:“奥迪自己都不顾品牌形象,他们也太不厚道了。这次(经销商)如果不联合起来,以后就更没法过日子了”。同时还告诉记者:“这次,经销商们非常齐心”。

  因此,如果奥迪方面不能真正把脉经销商,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哪怕你咬牙跺脚地拿出真金白银。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最令经销商心悸的,莫过于奥迪与上汽谈判的不透明性和不负责任。如整个过程开始是“鬼子进村——打枪的不要”,让合作的其他几方都蒙在鼓里;然后是近乎“德式闪击战”的做法:传闻、照片、声明;再后来竟然是塞责、扯皮。比如,广州车展前,在记者的追问下,海兹曼才说出:“奥迪与上汽谈判前已向一汽‘吹风’”,并强调“奥迪与上汽的合作对一汽、一汽-大众没有丝毫的损害”;再比如,直到佛山谈判,奥迪方面才交代说,合作是上汽大众主动找上奥迪的,其对于奥迪只跟一汽合作表示抱怨,已连续5年表达这样的诉求……这一切都令奥迪经销商细思极恐、难以入眠。一个经销商投资人就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奥迪与上汽)一旦合作,今后就会有太多可能性了,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他们合作。

  在此,人们还是有理由相信,奥迪和奥迪经销商双方一旦消除各种误解,就能寻求到整个问题的解决之道,让我们期待吧。(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宇星)

  相关阅读:

    奥迪和经销商,为品牌合则两利,合则共赢

    专题:奥迪,奥迪!想说爱你不容易

(责任编辑:谢源)

精彩图片

消除误解,避免误判 奥迪和经销商应更理智

2016-11-23 08: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张宇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