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燃油车"踩急刹车" 是有违产业规律的悖论

2017年09月28日 06: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黄春棉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不少汽车企业领袖从专业角度出发,对“禁售燃油车”表达了不满。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澈谈到:全面禁售传统燃油车,有欠妥当,选择怎样的产品,应该由消费者说了算;大众集团CEO穆伦的表达更是直接,他认为,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会共存于市场,至于“德国将在2030年禁售传统燃油车”的说法,则是“大选”的说辞。

  毋庸质疑,在追求汽车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应该提倡百花齐放,无论是改进内燃机,还是混合动力、纯电动,亦或是燃料电池等技术,都有各自存在和发展的道理。把投票权交给市场,交给消费者,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减排目标和标准,恐怕这才是更灵活、更合理、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选择。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每每被新技术、新发展、新变革这些大而化之的命题缠绕时,不免会有莫名的跟进和迷失。类似的情况,似乎如今正发生在汽车行业:政府官员呼吁全面普及电动车,汽车巨头纷纷制定规划“表决心”,全行业大有迈入电动车时代的架势。

  尤其是以下两个消息,不断被重复和放大:德国将在2030年停止燃油车生产和销售;工信部官员谈及“将研究停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这也成为大家口中,佐证燃油车将被踢出历史舞台的依据。

  但如果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并不是那回事,“传统燃油车停售”的传闻,更像是一种误读。首先,有关“德国将在2030年停售燃油车”的消息,是去年10月份,由德国参议院通发起的倡议书,随后被各大媒体铺天盖地地做了报道。实际上,倡议书本质上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更没有得到德国联邦政府的认可。随后,德国交通运输部长很快否认了该项禁令的可行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辛国斌 

  其次,对于工信部官员在公开场合的表态,也应辩证的看待:一方面只提到“正考虑制定”,在实际论证和执行中,尚未形成有效的文件;另一方面提到“世界其他国家都在制定时间表”,除了目前已证实的德国议院发出的倡议,更多是有关油耗和排放标准的预期。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确实是大势所趋,更是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的共识,也是推进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指标。但至于要“一刀切”、“停售燃油车”等说法,则显得极端和缺乏理性。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有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汽车从诞生到现在,已超过130年,发明之初,也曾遭遇质疑和讥讽:最直接的是,它的速度比不上马车。在此后的发展中,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并不断解决。无论是内燃机效率、车身材料、整体的安全、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等。

  目前“热度最高”的电动车,其实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新能源,因为从历史材料来看,它出现的时间早于内燃机。1873年最初的电动车问世,它是由戴维森发明的一辆电动载货车,使用铁、锌、汞合金与硫酸进行反应的一次电池。从1880年开始,应用了可以充放电的二次电池;19世界末,伦敦甚至出现过电动客车。

  之所以电动汽车未能如内燃机车一样蓬勃发展,主要原因还是电池技术和工艺受到制约。在上世界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现了“石油危机”,尘封半个多世纪的电动车,才再度引发人们关注。

  结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电动车的发展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而推进传统内燃机车电动化,更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否是唯一方向?是非要“一刀切”,全都改成电动车?如果这么做,恐怕会演变成“电动绝对化”这个极端。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澈博士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不少汽车企业领袖从专业角度出发,表达了类似观点。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澈谈到:全面禁售传统燃油车,有欠妥当,选择怎样的产品,应该由消费者说了算;大众集团CEO穆伦的表达更是直接,他认为,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会共存于市场,至于“德国将在2030年禁售传统燃油车”的说法,则是“大选”的说辞。

 

大众汽车集团CEO穆伦 

  类似的声音和观点,在国内汽车行业中同样存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把所有新能源都说成电动车,这个引导方向并不完整,技术路线的选择,企业要有充分的主导权;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认为,从燃油过度到纯电动或燃料电池,有相当长的时间段,燃油车节能技术的升级、开发仍很关键,值得研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表示:燃油车节能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减排,电动车也并未非唯一的技术路径。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

  仅以混合动力为例,丰田推出的普锐斯车型获得不少消费者青睐,根据丰田公布的资料:今年2月份,其混动车型累计销售已超1千万辆。以每位混动车主对CO2减排的贡献,假设每辆车行驶10万公里的生命周期,以通常大小车辆和通常驾驶性能来计算,约减少10.6吨二氧化碳排放。

  毋庸质疑,在追求汽车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应该提倡百花齐放,无论是改进内燃机,还是混合动力、纯电动,亦或是燃料电池等技术,都有各自存在和发展的道理。把投票权交给市场,交给消费者,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减排目标和标准,恐怕这才是更灵活、更合理、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选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黄春棉)

    相关阅读:

    财政补贴退坡之后 双积分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澈:三类驱动并进 学习"友敌"确保竞争优势

    魏岚德:拥抱"双积分"政策 宝马在华将推更多新能源车

    大众汽车希望提供包括各种驱动方式的解决方案

    奔驰在华深化“双轨制” 2020年前国产EQ车型

(责任编辑:郭跃)

精彩图片

对燃油车"踩急刹车" 是有违产业规律的悖论

2017-09-28 06: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黄春棉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