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汽车频道 > 滚动更新 > 正文
中经搜索

跃跃御市:造假再升级 神钢拒绝与中国记者沟通

2017年10月19日 06: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王跃跃   

  关于“造假事件”中的问题产品,一位汽车供应商质量工程师(SQE)直言,“整车厂发布的一些新产品和新应用,是建立在零部件的基础上的;如果供应商在零部件上弄虚作假,那么汽车产品的质量也将会大打折扣。在一些关键技术或部件出问题,将威胁消费者的用车安全”。

  神钢中国企画主管拒绝与登门造访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见面,并拒绝交换联系方式,以便于记者了解更多有关神钢及其在中国市场的情况。

  昨日(10月18日)晚,一则“特斯拉卷入神户制钢造假案”的消息,引发神钢造假危机再度升级。消息称,“除丰田汽车、三菱、马自达、斯巴鲁等日本企业受到影响外,特斯拉汽车也被卷入其中;同时,神户制钢所被美国司法部要求提交旗下子公司向美国客户销售的、篡改质量数据的产品的相关文件”,表明神钢“造假门”的波及面再次扩大。而在同一天上午,另一则“‘神钢造假’再增9种产品 3家中国工厂牵涉其中”引起震动,表明“神钢”造假事件已经波及其在华企业。

  “神钢”造假风波此起彼伏,而与此相映成趣的是,自“造假丑闻”曝光以来,神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钢中国”)仅仅通过翻译总部文件的方式来回应外界质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神钢集团官网的最新信息一栏,查阅到了5条其本部对于此次“造假事件”回应的中文翻译,但却没有发现对于中国市场的情况说明。

神钢中国第一道门 王跃跃 摄

  为了弄清楚神钢在中国的工厂是否也存在造假行为,前天(10月17日)下午14时许,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门造访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香港新世界大厦3701室的神钢中国。这个神钢集团设在中国的总部,在其办公区设置了两道门,第一道门可以随意进入,第二道门一直被紧锁。记者通过第一道门后,发现在“神钢集团(KOBELCO)”LOGO下方摆放着一块刻有“跨国公司总部地区总部证书”的牌匾、一部电话以及一张中日文标注“有劳各位来访人员拨打对应者的内线电话”的指示牌。

神钢中国紧锁第二道门 王跃跃 摄

  在第二道门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尝试直接按门铃进入,但被告知必须经由内部人员领入;随后,记者用放置在第一道门处的电话,拨通了负责对接媒体的企画主管(中方人员)的电话,在清楚地说明来意后,该主管拒绝与记者见面,并说:“现在比较敏感,我们就不用见了,我们(神钢)的所有信息都已经在官网上公布了”。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和猜测,神钢中国选择回避,任由外界猜想或解读。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提出交换联系方式,并了解更多有关神钢以及其在中国市场情况的需求时,上述主管人员表示,“我知道的情况在(神钢)官网上都有,你有问题可以拨打官网上的办公电话”。

  据记者了解,神钢成立于1905年,是日本国内仅次于新日铁住金、JFE钢铁公司的第三大钢铁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另外,神钢向全球供应顶级的铝产品和铜产品等,其生产的产品不仅覆盖丰田、通用、福特等汽车企业,同时还向飞机、高速列车制造商及半导体企业和核电站提供。

  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品牌背书,让神钢成为钢铁行业的佼佼者;基于对它的信任,很多企业把神钢贴上了免检的标签。然而,神钢却利用免检的信任,大行造假之道。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称,“在截止今年8月底的一年时间里,神钢约有2.15万吨铝和铜制品流入大批日本企业,涉及家电、汽车、航空、国防等行业,这些问题产品约占神户制钢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总出货量的4%”。神钢副社长梅原尚人还进一步透露,“调查还发现部分产品早从10年前开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后的数据”。

  事实上,早在2006年,神钢就被曝出过制铁排放超出环境标准的煤烟并篡改数据的行为;就在去年6月份,已经被查出不锈钢钢丝拉升强度数据造假,而这一行为已至少持续了9年之久。

  关于“造假事件”中的问题产品,神钢方面表示,“虽然这些产品未能达到客户要求,却满足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制定的行业标准(JIS)”。对此,一位不具姓名的汽车供应商质量工程师(SQE)感叹:“这种说法太荒唐了!”他以汽车行业举例,“整车厂发布的一些新产品和新应用,是建立在零部件的基础上的;如果供应商在零部件上弄虚作假,那么汽车产品的质量也将会大打折扣。在一些关键技术或部件出问题,将威胁消费者的用车安全”。

  实际上,神钢的一些产品远未达到基本的供应商质量标准。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称,中央日本铁路公司10月12日表示,从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使用了神钢的相关制品,虽并没有造成安全隐患,但是用来连接车轮的铝合金部件却不符合日本工业标准(JIS)。该公司发言人表示,“在测试中发现310个测试部件不合标准,这些部件是神钢在过去五年中生产的,将在下次定期检查中更换”。

  至于神钢在中国市场的情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将保持密切关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相关阅读:

    跃跃御市:造假、瞒报助推日系车走向万劫不复

    跃跃御市:造假、瞒报——神钢与三菱系列丑闻何其相似

    铁粉参数也造假 变卖不动产 “神钢”或成高田第二

    通用卷入“神钢”作弊案 日本制造业遭广泛质疑

    跃跃御市:日系企业无处不在的造假与瞒报

(责任编辑:郭跃)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跃跃御市:造假再升级 神钢拒绝与中国记者沟通

2017-10-19 06: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王跃跃

  关于“造假事件”中的问题产品,一位汽车供应商质量工程师(SQE)直言,“整车厂发布的一些新产品和新应用,是建立在零部件的基础上的;如果供应商在零部件上弄虚作假,那么汽车产品的质量也将会大打折扣。在一些关键技术或部件出问题,将威胁消费者的用车安全”。

  神钢中国企画主管拒绝与登门造访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见面,并拒绝交换联系方式,以便于记者了解更多有关神钢及其在中国市场的情况。

  昨日(10月18日)晚,一则“特斯拉卷入神户制钢造假案”的消息,引发神钢造假危机再度升级。消息称,“除丰田汽车、三菱、马自达、斯巴鲁等日本企业受到影响外,特斯拉汽车也被卷入其中;同时,神户制钢所被美国司法部要求提交旗下子公司向美国客户销售的、篡改质量数据的产品的相关文件”,表明神钢“造假门”的波及面再次扩大。而在同一天上午,另一则“‘神钢造假’再增9种产品 3家中国工厂牵涉其中”引起震动,表明“神钢”造假事件已经波及其在华企业。

  “神钢”造假风波此起彼伏,而与此相映成趣的是,自“造假丑闻”曝光以来,神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钢中国”)仅仅通过翻译总部文件的方式来回应外界质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神钢集团官网的最新信息一栏,查阅到了5条其本部对于此次“造假事件”回应的中文翻译,但却没有发现对于中国市场的情况说明。

神钢中国第一道门 王跃跃 摄

  为了弄清楚神钢在中国的工厂是否也存在造假行为,前天(10月17日)下午14时许,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门造访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香港新世界大厦3701室的神钢中国。这个神钢集团设在中国的总部,在其办公区设置了两道门,第一道门可以随意进入,第二道门一直被紧锁。记者通过第一道门后,发现在“神钢集团(KOBELCO)”LOGO下方摆放着一块刻有“跨国公司总部地区总部证书”的牌匾、一部电话以及一张中日文标注“有劳各位来访人员拨打对应者的内线电话”的指示牌。

神钢中国紧锁第二道门 王跃跃 摄

  在第二道门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尝试直接按门铃进入,但被告知必须经由内部人员领入;随后,记者用放置在第一道门处的电话,拨通了负责对接媒体的企画主管(中方人员)的电话,在清楚地说明来意后,该主管拒绝与记者见面,并说:“现在比较敏感,我们就不用见了,我们(神钢)的所有信息都已经在官网上公布了”。

  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和猜测,神钢中国选择回避,任由外界猜想或解读。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提出交换联系方式,并了解更多有关神钢以及其在中国市场情况的需求时,上述主管人员表示,“我知道的情况在(神钢)官网上都有,你有问题可以拨打官网上的办公电话”。

  据记者了解,神钢成立于1905年,是日本国内仅次于新日铁住金、JFE钢铁公司的第三大钢铁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另外,神钢向全球供应顶级的铝产品和铜产品等,其生产的产品不仅覆盖丰田、通用、福特等汽车企业,同时还向飞机、高速列车制造商及半导体企业和核电站提供。

  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品牌背书,让神钢成为钢铁行业的佼佼者;基于对它的信任,很多企业把神钢贴上了免检的标签。然而,神钢却利用免检的信任,大行造假之道。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称,“在截止今年8月底的一年时间里,神钢约有2.15万吨铝和铜制品流入大批日本企业,涉及家电、汽车、航空、国防等行业,这些问题产品约占神户制钢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总出货量的4%”。神钢副社长梅原尚人还进一步透露,“调查还发现部分产品早从10年前开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后的数据”。

  事实上,早在2006年,神钢就被曝出过制铁排放超出环境标准的煤烟并篡改数据的行为;就在去年6月份,已经被查出不锈钢钢丝拉升强度数据造假,而这一行为已至少持续了9年之久。

  关于“造假事件”中的问题产品,神钢方面表示,“虽然这些产品未能达到客户要求,却满足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制定的行业标准(JIS)”。对此,一位不具姓名的汽车供应商质量工程师(SQE)感叹:“这种说法太荒唐了!”他以汽车行业举例,“整车厂发布的一些新产品和新应用,是建立在零部件的基础上的;如果供应商在零部件上弄虚作假,那么汽车产品的质量也将会大打折扣。在一些关键技术或部件出问题,将威胁消费者的用车安全”。

  实际上,神钢的一些产品远未达到基本的供应商质量标准。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称,中央日本铁路公司10月12日表示,从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使用了神钢的相关制品,虽并没有造成安全隐患,但是用来连接车轮的铝合金部件却不符合日本工业标准(JIS)。该公司发言人表示,“在测试中发现310个测试部件不合标准,这些部件是神钢在过去五年中生产的,将在下次定期检查中更换”。

  至于神钢在中国市场的情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将保持密切关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相关阅读:

    跃跃御市:造假、瞒报助推日系车走向万劫不复

    跃跃御市:造假、瞒报——神钢与三菱系列丑闻何其相似

    铁粉参数也造假 变卖不动产 “神钢”或成高田第二

    通用卷入“神钢”作弊案 日本制造业遭广泛质疑

    跃跃御市:日系企业无处不在的造假与瞒报

(责任编辑:郭跃)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