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芳慈:《规定》将促进汽车产业发展 “事中事后监督”有待实践

2018年12月25日 07:0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黄春棉   

  《规定》体现了审批制向备案制的转变,但如何管理,怎样管理,实现“事中事后监督”,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尚无具体的细则和相关案例。在杜芳慈看来,政府职能部门简政放权,在部门协作和企业发展中,“不要有太多的约束”。

  杜芳慈还举例,据了解现在有一些碳纤维零部件和整车的生产企业,从传统的工艺流程上看,并不具备“四大工艺”,这是由新材料的特质决定的,“这样的创新型企业更应该鼓励发展,那么是不是就要对生产标准的管理一刀切呢?”

  上周,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对外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随即采访了在汽车行业长期从事管理工作、亲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杜芳慈。他强调:从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历史沿革来看,《规定》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观念转变,是简政放权、科学有效管理的举措,相比此前的核准制,有着很大的进步。

杜芳慈

  “在计划经济时代,能否上马汽车项目,是国家说了算,计委提出建议和意见,国务院办公会决定。因为资金是国家出,银行也是国有银行,国家参与管理和选定项目,符合计划经济的逻辑。”杜芳慈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民营经济进入汽车行业,资金的来源多样化,包括新近涌现的造车新势力,这些都要求汽车行业的管理能够相适应。

  《规定》体现了审批制向备案制的转变,但如何管理,怎样管理,实现“事中事后监督”,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尚无具体的细则和相关案例。在杜芳慈看来,政府职能部门简政放权,在部门协作和企业发展中,“不要有太多的约束”。

  “《规定》提出了更多的量化条件,例如产能利用率和投资扩产的要求,但以北京吉普为例,当年切诺基推出之后,企业方面希望推进‘A BODY’轿车的投产,却因为‘切诺基未达到15万辆生产计划’,而叫停了此后的项目。这个例子,是不是值得思考,政府部门要不要对企业行为管得那么细?”杜芳慈说。

  杜芳慈还举例,据了解现在有一些碳纤维零部件和整车的生产企业,从传统的工艺流程上看,并不具备“四大工艺”,这是由新材料的特质决定的,“这样的创新型企业更应该鼓励发展,那么是不是就要对生产标准的管理一刀切呢?”

  此外,汽车作为一个资源全球性的配置产业,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零部件上,是否就一定需要企业自营,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整合全球资源的规律很明显,杜芳慈表示:政府职能部门在“事中事后监督”过程中,也应该考虑不必要的工艺限制。

  谈及《规定》对造车新势力的影响,杜芳慈表示:更应该从技术路线选择上重新评估,应该对混合动力技术做全面的再认识。

  “油电混合动力的节油效率非常好,如果对比纯电动汽车。从电能的源头来看,预计到2030年,煤电的利用率将达到45%;但目前欧美的柴油车,燃油率已超过55%,油电混合动力的效率,例如丰田、日产的产品数据显示,比以上的效率更高。”杜芳慈说,“是不是应该考虑把混合动力技术纳入到应用和评价体系中。从行业发展来看,一次性能源,未来如何科学有序地使用,是更大的课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黄春棉)

  (个人简介:杜芳慈,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从1984年起进入汽车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先后从事过质量管理、可靠性、技术法规、标准、认证等工作。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作时期从事过汽车行业统计分类、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为建立我国技术法规体系(强制性标准)、型式认证制度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参与了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制定,承办了中国加入联合国“98日内瓦协议书”的签署工作。)

  相关阅读:

  张书林:《规定》将促进汽车业重组 2020年或迎高峰

  李万里:《规定》偏前《办法》偏后 推动管理政策有机衔接

(责任编辑:王跃跃)

精彩图片

杜芳慈:《规定》将促进汽车产业发展 “事中事后监督”有待实践

2018-12-25 07:0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黄春棉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