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散发疫情及芯片短缺影响,国内汽车市场近几个月来连续出现产销下滑。面对已然到来的传统意义上的“银十”销售旺季,中国经济网汽车部特别推出“十一见闻”系列采风报道,重点关注新业态下汽车消费、服务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1、十一见闻:扎堆商场,造车新势力开店呈现“集群效应”
面对全新的汽车消费习惯,造车新势力纷纷选择将店面落在商场中。在从商场内部选址时,造车新势力还呈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大家都聚在一起,会形成更强的宣传合力,现在有不少消费者会慕名来5楼看车。”某新势力品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虽然合生汇5层新能源汽车集市的名声变大了,但是我们的实际成交量却比原来降低了”,销售人员说,“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入驻商场,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也让他们在从看车到购车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谨慎”。
2、十一见闻:头部新势力迈入万辆门槛 城市展厅吸引潜在客户
蔚来汽车工作人员表示,大家来商场逛街的时候,看到蔚来空间的城市展厅觉得很新奇,很多人会进来看看。 “消费者即使现在没有购买需求,但这也是了解蔚来汽车的一个途径,有望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
“造车新势力在繁华的商场设立城市展厅,不仅可以通过优质的平面广告吸引顾客关注,进而打响品牌知名度,还能让企业员工和潜在顾客直接交流。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投资,也有利于促进其销量的增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薛旭,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3、十一见闻:造车新势力选址布局、营销服务“因地制宜”
位置偏僻、装修简陋、没有顾客、销售懈怠……在一家哪吒汽车“城市合伙人”店内,记者感受到了与想象中造车新势力展厅“高大上”全然不同的体验;在一家与周边传统品牌4S店“和谐共处”的小鹏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内,记者注意到其装修布局、产品展示、人员配置、功能属性也都与传统4S店无二。
此前提及造车新势力,优渥的核心商圈位置、充满设计感的装修、专业且无微不至的服务,几乎是它们的“标配”。但随着规模扩大、网络的扩张,“店店精品”带来的巨大成本,恐怕难以为继;此外,由于定位不同,“奢侈”的建店、服务模式也并非适合所有品牌。
4、十一见闻:别样的二手车市场,待解的电商模式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二手车电商平台为确保车辆品质,会委托第三方出具检测报告,线下交易则只能依靠车商承诺以及车主实地验车。北京花乡二手车商表示:能承诺无事故、无泡水、无火烧、公里数不调表,如被发现退一赔三。此外,二手车上需要向花乡市场缴纳100万元保证金,出现问题被投诉,不仅缴纳罚款,同时场地租金还得上浮30%。
国庆前夕,二手车领域传出新电商模式,肖政三表示:“二手车电商也是一种业态,电商的最大贡献是可以实现全国买卖,信息传播速度快,同时,二手车电商企业的广告宣传也能让二手车交易的概念深入人心。但部分电商会产生过度承诺的问题,我们不反对网上购车,但要实事求是、真实存在、货真价实,同时消费者自身也要了解网上购车的风险。”
5、十一见闻:新老势力竞争融合 商超渐成“主战场”
比之传统品牌4S店地理位置大多相对偏远,造车新势力更愿意选址主流核心“商超”开设“体验店”。有分析认为,新势力此举有利于降低集客及宣传费用,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伴随传统品牌纷纷开启“新能源时代”,并借鉴新势力的部分“打法”,新老汽车势力之间的竞争、融合正在“商超”不断上演。
6、十一见闻: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引关注 基础配套待解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总体来看尚未实现“充电自由”,很多服务区也只有4-5根充电桩。在“十一”小长假这种公众集中出行的时段,充电桩需求激增,大排长队的现象自然出现。根据国家电网统计,10月1日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达到142.92万千瓦时,接近平时日充电量的4倍,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新能源车车主的用车体验,各大车企纷纷祭出“大招”。例如,蔚来汽车推出换电模式,使电池成为可租用的“非固定资产”;理想汽车则“剑走偏锋”选择“增程式”;各品牌也纷纷推出“长续航”车型,缓解“里程焦虑”。此外,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小长假走访北京市场时还发现,车企超充站布局也悄然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