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汽车产业加速重塑 “下半场”哨声吹响

2021年06月25日 14: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专题导读:

  1、万钢:以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实现“双碳”目标

  万钢表示,“我们要进一步抢抓机遇,以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为突破口,带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亟需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加大支持力度,乘势而上。万钢建议,一是应持续支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氢电协同,共同支撑推进汽车电力驱动变革;三是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标准体系;四是聚焦关键,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五是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2、汽车产业加速重塑 智能网联“吹响哨声”

  “在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为标志的‘上半场’中,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新四化’创新发展的先锋和重要践行者。” 苗圩指出,“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标志的‘下半场’哨声已经吹响,我国汽车行业丝毫不能懈怠,还需要继续努力,多方协同,奋力构建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体系,向世界汽车提出中国方案。”

  郭守刚说,我国汽车电动化发展取得先发优势,网联化、智能化同步发展,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对此,王瑞祥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要聚焦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二是要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三是要聚焦汽车产业未来发展。

  付炳锋表示,这是全球汽车企业跟时间赛跑的一场“追逐赛”,同时也会是“淘汰赛”,中国品牌在主场上要有更优异的表现,赛场才会更精彩。

  3、布局“十四五” 汽车集团聚焦智能化与“双碳”战略

  从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来看,汽车在使用环节的碳排放占比高达30%。一汽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柳长庆表示,推动汽车电动化,提高燃油车经济性,包括电池回收利用,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技术及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能源化进程的提速,与智能网联的普及应用,形成了相互赋能的螺旋上升趋势。”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认为,智能网联正在逐步成为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也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竞争的关键所在。“可以说,2021年将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元年。”

  4、在变革中寻机遇 加速中国品牌向上突破

  陈卓表示,从长周期的历史环境来看,在下一轮的产业竞争中,中国品牌中必然产生世界级的新汽车品牌。对此,贾亚权认为,中国品牌要“活下去”更要“走上去”,经受住风浪,迎来向上突破的空间和机遇。

  “从供给层面、需求层面、国家层面都有利于中国品牌向上发展。”况锦文表示。柳燕也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机会大于挑战,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指引下,有望加速实现全球化发展。

  5、“缺芯”影响全年有望抹平 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亟待建立

  “汽车‘芯荒’使业界充分认识到车用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性,为重塑国内车用半导体产业链提供了窗口机遇,为缓解车用半导体供应紧张问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广优秀的车用半导体产品,促进两大行业加强交流、增进互信。”董小平表示。

  “二季度汽车芯片短缺将达到最高峰,”叶盛基表示,乐观预计汽车芯片短供情况将在下半年开始缓解,全年有望抹平影响。2022年中,汽车芯片供应有望恢复正常。

  原诚寅认为,未来产业链的供应安全不能简单的依靠国际企业,而是要按照自主可控的思路,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剩余部分可以与信赖的合作伙伴共享、共用,这样才能对产业发展形成稳定的保障。

  6、数据价值愈发凸显 汽车要智能也要安全

  “智能网联汽车主要的特点,是数据成为驱动汽车发展的重要价值点,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带来的数据安全风险还是很大、很突出的,”黄鹏认为,首先行业的数据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其次数据泄露风险大、网络安全漏洞多,威胁个人人身、财产和隐私安全;再次也可能威胁国家安全。

  关于数据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值得关注。朱西产表示,希望更多的让数据开放,管而不死,尽快明确数据的归属问题。此外,在世界范围内,由数据治理、监管带来的逆全球化趋势也值得我们警惕;在付伟看来,智能汽车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要保持包容性和开放性,同时要有国际化思维和原则,并采取多方协同共治。

  7、提前部署“碳中和”目标 多元推进汽车新能源化 

  “至2060年,碳排放仍将有1-4亿吨的余量,需要提前部署加大余量的减少。”王军方表示,从长期来看,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化是最主要的措施;同时,交通领域能源多元化发展是必要的补充,比如生物柴油、氢燃料等。

  “我们要借‘双碳’之势,利用氢电能源网的建立,从根本上促进和保障燃料电池、氢电池燃料的融合发展,保障中国汽车工业平稳、可持续的产业转型,坚持纯电驱动不动摇,燃料电池汽车和锂电池为主的纯电动汽车相互辅助的发展。”章桐表示。

(责任编辑:陈梦宇)

精彩图片

【专题】汽车产业加速重塑 “下半场”哨声吹响

2021-06-25 14: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