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22-02-24 16: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写在前面

2022年02月24日 16: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1.1月汽车产销实现“开门红” 新能源保持倍速增长

  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42.2万辆和253.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6.7%和9.2%,同比分别增长1.4%和0.9%。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汽车工业实现“开门红”。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2万辆和4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陈士华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车继续保持倍速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新能源车由过去的政策驱动,进入到现在的市场拉到阶段;二是新势力产品开始上量;三是传统车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四是新能源出口达5.6万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这也是国产车今后的重要增长点;五是去年同期基数不高。

  2. 1月乘用车同环比略降,多因素利好2月车市

  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共售出209.2万辆,同比下降4.4%,环比小幅下滑0.6%,走势较为平稳。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34.7万辆,同比增长132.0%,成为乘用车市场的主要增量。

  展望2月,节后车企快速恢复了生产节奏,终端市场表现也将得到较好支持;同时,务工群体的回流,或将推动车市结构性回暖;此外,多家车企受缺芯影响调低了2021年销量预期,积压订单有望逐步释放;再有,历年春节后都会呈现一波开学前购车小高潮。综合来看,2月乘用车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3. 2021年盈利经销商占比过半 二手车成新增长点

  1月汽车市场整体平稳,供应趋于稳定,经销商库存水平有所回升,同比小幅下滑1.8%至58.3%。回首过往一年,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仍有53.8%的经销商实现盈利,为近四年来最高比例。

  在二手车方面,经销商的盈利也有小幅提升,毛利率从5.1%升至8.5%。2021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为1758.51万辆,同比增长22.62%,较2019年增长17.84%。总体来看,二手车市场仍将延续繁荣状态,预计2022年交易量将突破1900万辆,同比增长约9%。

  4. 1月召回:154万辆“创纪录” 自主占比近半

  2022年1月,共有9个品牌累计发布10起公告,共计召回乘用车1542609辆,同比猛增1988.44%,环比增长18.83%。整体来看,1月乘用车召回规模延续了上一年末月的“高调”走势;并呈现出明显的高集中度特点,9个发布召回公告的品牌分别来自日系、德系和自主,其中4个品牌的召回规模超过10万辆,合计召回量的占比达99.47%。

  1月,五菱、奇瑞、一汽奔腾、东风风神、江苏九龙等自主品牌共召回乘用车763100辆,占召回总量的49.47%;德系品牌奥迪和奔驰累计召回455224辆,占比29.51%;日系也有2品牌累计召回乘用车324285辆,占比21.02%。

  5. 跃跃御市:"自主三强"开局领跑,"潜力股"新赛道抢跑

  1月,“自主三强”的销量座次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去年排名第三的长安乘用车一跃成为单月的销量冠军,这让吉利和长城的排序分别降至第二、三位。展望2022年全年,吉利、长城以及比亚迪均设置了明确的销量目标。以2021年的销量作为参照,如果比亚迪今年如期完成销量目标,其将有望冲破持续多年的“三强”格局;此外,奇瑞汽车今年将挑战百万辆目标,无疑也将对这一格局造成不小的冲击。

  在“自主三强”整体上实现开局领跑的同时,“潜力股”们在新能源业务和海外市场的新赛道上占据了抢跑优势。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的表现可谓一骑绝尘;在海外业务方面,奇瑞、长安、上汽乘用车的表现稍胜一筹,而长城和吉利明显加快了全球化战略的进阶。

  6. 跃跃御市:新势力同比齐增,“蔚小理”环比齐降,2022格局或生变

  1月,已经公布数据的几家造车新势力,其销量同比均实现正向增长。但从环比角度来看,“蔚小理”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此前一直被视作二线梯队的哪吒和零跑,却仍然保持正增长,哪吒也借此再次打破了“蔚小理”的头部格局。这不禁引发业界对于国内造车新势力格局在2022年或将生变的猜想。

  7. 涛涛不绝:传统品牌新能源份额近6成,比亚迪牢据榜首

  在乘联会发布的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前十五车企中,传统品牌占据9席,合计销量超过23万辆,同比增长121.7%;市场份额亦是接近六成,达到55.8%。由此不难看出,尽管新势力们风头正劲,但传统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仍然占据着优势。

  在这9家传统品牌中,有8家为自主品牌,且有7家1月销量超过万辆水平;其中,比亚迪更以超过9万辆的销量,继续牢据新能源车市榜首。合资方面,仅上汽大众1家入榜,但同比增长近6倍,也使得其成为榜单中增速最快的品牌。

  8. 跃跃御市:宝马5系强势开局,南北奥迪"会师"C级车市场

  1月,国产C级车的累计销量为74894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2.46%,环比上个月增长15%。其中,宝马、奔驰、奥迪(BBA)旗下燃油版C级车的销量均超1万辆,宝马5系更以超2万辆的成绩实现强势开局。作为深耕新能源领域的自主品牌,比亚迪凭借汉的出色表现,继续维持着“ABB+B”的头部四强格局。

  遥想比亚迪汉上市之初,有业内人士曾不看好它的市场前景;但依靠着自身的产品力,上市首月的销量便达1000多辆,随后一路走高,并迅速突破万辆大关。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今年年初正式与一汽-大众奥迪“会师”的上汽奥迪首款量产车——A7L,虽然头顶奥迪品牌国产最高级别旗舰轿车的光环,同时还高调地邀请了娱乐圈顶流作为上汽奥迪汽车品牌的代言人,但其首月销量就垫底儿国产C级车市场的表现,难免略显尴尬。

  9. 棉里藏针:凯美瑞一骑绝尘 "迈帕"找回状态

  合资B级车以“旗舰”示人,关乎品牌的价值和形象,中国经济网几年来密切关注这一细分市场的演进和变化。2015-2021年的七年间,帕萨特和迈腾曾交替领跑,直到雅阁和凯美瑞的强势“上位”,前者夺得2019、2020年中级车冠军,后者则在2021年成为“新贵”,总体来看,德、日两系的比拼,精彩不断。

  10. 1月A级车:朗逸“求变” 自主品牌“保三争四”

  作为曾经的“国民家轿”,朗逸已连续两年大比分丢掉A级车年度销量冠军,今年1月再次落后对手1万余辆,这迫使上汽大众在新年伊始便迫不及待地发布了新朗逸的相关信息。业内人士表示,“新年新面貌”,上汽大众所指的或许不仅是朗逸在外观上的改变,也暗喻了对其在销量方面的期待。

  在A级车市场,自主品牌目前具备了“保三争四”的实力,其中秦PLUS、逸动PLUS,以及帝豪已经站稳脚跟,前两者更是杀入合资品牌腹地。此外,名爵5和荣威i5等长期月销万辆以上,随时准备冲击榜单,这也在提醒合资品牌不可大意。

  11. 1月SUV现回暖趋势 自主、德系高档、日系"三分天下"

  1月,国内SUV车型共售出98.5万辆,同比下滑2.1%。但值得欣慰的是,SUV市场同比下滑幅度明显缩小,且环比上月出现2.7%的增长,呈现出回暖趋势。

  聚焦销量前十车型,则由“三大势力”瓜分。其中,自主品牌状态正勇,哈弗H6、长安CS75、长安CS55和比亚迪宋“雄踞”SUV月度销量前四;德系高档品牌同样劲头十足,奔驰GLC、宝马X3和奥迪Q5在与主流品牌车型较量中也不落下风;近年来的强势日系品牌虽饱受缺芯困扰,状态大幅滑落,但仍有三车入榜,人气犹在。

  12. 1月MPV格局突变 赛那登榜,传祺M8旁落

  1月全国MPV销量为10.1万辆,同比下滑10.5%,环比上涨4.5%。同比数据下滑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乘联会分析称,2021年上半年经济恢复超预期,1月基数较大;下半年受疫情反复、极端天气以及缺电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放缓。

  从销量前十五榜单看,1月MPV市场格局突变,长安两款车型欧诺、欧尚罕见冲进榜单;新车赛那首次上榜,占据第6名位置;库斯途继续上榜,排名第13;令人意外的是,传祺M8滑落至第11名;奔驰两款车型消失不见。

  13. 跃跃御市:合资股比放开,何以"弱势"跨国车企闻风先动?

  近期急切希望在合资公司中提升持股比例的跨国车企,并非此前业界预测的奔驰、大众等在中国市场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强势品牌,反倒是那些经营状况日渐委顿的弱势品牌。或许在它们看来,通过提升持股比例,可以提升自身在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并进而实现快速的新品引入和决策落地,从而借此走出低谷。

  14. 跃跃御市:合资股比放开,"弱势"跨国车企能否逆势翻盘?

  通过增加股比,投入更多资源,目前暂处“弱势”的跨国车企或许能够改变在华的命运。只不过,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已今非昔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又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的不确定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这些通过提升股比来寻求独立的跨国车企,是否真能如愿跟上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趋势呢?万一计划落空,到时候可没有中方股东“背锅”了。

(责任编辑:姜智文)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