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23-12-22 15: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写在前面

2023年12月22日 15: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1、前11月汽车产销量超去年全年 新能源单月首破百万辆

  前11个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11.1万辆和269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和10.8%,产销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陈士华表示,从目前来看,车企仍在持续发力,为完成年初预定的目标努力冲刺。

  11月,新能源汽车单月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分别完成107.4万辆和102.6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市场占有率达到34.5%。“新能源汽车连续7个月市占率超过30%,说明市场是在稳步增长。今年新能源产销总体规模会超过900万辆,超出了我们年初的预期。”陈士华说。

  2、11月乘用车零售增长26%,新能源渗透率突破四成

  1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生产、批发、零售端皆呈现同环比双增长的有力表现,并连续第三个月齐齐站上200万辆关口。1-11月,狭义乘用车生产、批发、零售累计增速继续扩大,分别达到7.4%、8.9%和5.3%,较1-10月各自提升1.9、1.7和2.1个百分点。

  展望12月,共有21个工作日,较上一年减少一天,考虑到元旦假期因素,乘联会预计年内部分销量将转结至2024年兑现。同时,1-11月乘用车市场表现显著好于预期,全年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十拿九稳,因此车企年末的冲刺热情不会很高。此外,今年受新能源车的持续走高助推,多月份表现出淡季不淡的特点,但也令旺季难旺,整体走势相对平稳;加之新能源补贴措施退出,以及去年12月燃油车购置税优惠结到期,因此今年12月消费者购买热情将低于往年。

  3、车市进入年底冲刺 流通协会:11月乘用车零售预计205万辆

  流通协会表示,11月国内车市延续稳中向好趋势,综合预计11月乘用车终端零售量在205万辆左右。临近年底,汽车终端价格继续下探,观望的消费者预计在12月会转换成实际的购买力。

  二手车方面,11月1日-26日,全国二手车交易量约140万辆,与10月同期基本持平,流通协会预计全月交易量在162万-165万辆之间,环比增长约2%。进口车市场总体延续去库存周期,目前已逐渐回暖,10月进口8万辆,创今年新高。

  4、11月乘用车召回113.81万辆,品牌集中度高

  11月,国内共发布7起召回公告,涉及9个品牌的共计1138134辆乘用车被召回,同比增长257.37%,环比增长1093.95%。

  11月乘用车召回高度集中,上汽通用发布了涉及3品牌、超113.40万辆乘用车的单起召回,占11月召回总量的99.64%;其余6起召回总量仅4049辆。

  5、涛涛不绝:车市翘尾明显,传统新能源月销持续攀升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传统新能源合计月销量便持续攀升,从6月的39.9万辆一路升至11月的49.5万辆,这也与新能源车市的整体走势相契合。前11月,传统新能源合计销量则达到419.8万辆,份额为61.6%。

  企业层面,比亚迪11月销量再超30万辆,累计销量来到267.2万辆,达成300万辆年度目标已基本板上钉钉。此外,由广汽埃安、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组成的传统新能源第二梯队最终将形成怎样的竞争格局,同样值得关注。

  6、跃跃御市:智己喜提爆款,“六小龙”厚积薄发正当时?

  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智己汽车突然迎来了大爆发。销量暴涨的背后,离不开爆款产品的加持。如果 LS6的销量在12月能够如愿达到1万辆,并且在明年持续保持着这个水平,那智己无疑将成为“六小龙”中首提“爆款”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这不仅有利于其自身在惨烈市场环境中打响品牌知名度,还能初步证明厚积薄发的“六小龙”终于迎来爆发。

  12月10日开启批量交付的阿维塔12,也初步显现出爆款潜质。据悉,上市首月,新车大定订单超2万辆。而就在阿维塔12刚启动交付后不久,一则人事换防的消息引发关注。在阿维塔12上市发布会上,朱华荣曾许下承诺:“只要阿维塔需要,长安汽车全力支持阿维塔,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令外界没想到的是,朱华荣把自己“捐”了出来。那么,朱华荣亲自挂帅阿维塔后,又能否加速释放出阿维塔12的“爆款”潜力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7、跃跃御市:“阶梯状”排列,“自主五虎”格局提前定型

  2023年,“自主五虎”持续保持着领跑的势头,不仅让自主品牌头部阵营的竞争格局提前成型,更助力自主品牌完成了对合资品牌的全面超越。在乘联会发布的11月狭义乘用车批发前十榜单中,自主品牌占了6个席位,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长城和上汽乘用车分别位列第一、二、三、五、八、九位。

  从今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来看,“自主五虎”以及广汽自主、上汽乘用车和东风自主呈现明显的阶梯状特征。其中,比亚迪一骑绝尘,独自处在第一梯队;吉利和长安乘用车的累计销量在150万辆左右,位列第二梯队;奇瑞和长城同处第三梯队,累计销量在110-120万辆之间;上汽乘用车和广汽自主属于第四梯队,今年全年销量大概率难以突破百万辆的关口;垫底的东风自主,至今未能扭转负增长的颓势。

  8、跃跃御市:理想破30万辆,蔚来扩容换电联盟,小鹏迎拐点?

  2023年已进入倒计时,造车新势力也随之到了“交卷时间”。11月,理想汽车提前达成全年销售30万辆的目标,并将继续挑战12月交付5万辆新车的目标。此前经历销量低谷的小鹏汽车,不仅在11月再度突破2万辆的关口,更迎来了累计销量转正的拐点。蔚来汽车虽然迟迟没能兑现“稳定在2万辆以上”的预期,但其主导的“换电联盟”却迎来诸多利好消息。有分析认为,随着更多品牌加入蔚来的换电“朋友圈”,蔚来汽车不仅将有机会更快走出当前困境,也将有机会开拓更大的业务版图。

  9、跃跃御市:11月C级车市场下滑6.06%,新能源跌幅超三成

  11月,国产C级车的累计销量为78947辆,环比下滑10.5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6.06%;其中,燃油板块和新能源板块的销量分别为43560辆、35387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9.94%、-32.49%,在C级车总销量中的占比分别为55.18%、44.82%。

  10、11月B级车:凯美瑞重夺销冠 “油电共进”成主要趋势

  在燃油车时代,大众、丰田等合资车企是自主品牌难以抗衡的行业霸主。然而进入电气化时代,面对“油电之争”,“调头”较为缓慢的传统合资巨头则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的窘迫。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型依然“老当益壮”,凭借口碑与实力持续收获拥趸,短时间很难被替代;另一方面,合资巨头加速转型,纷纷推出纯电、插电混车型供消费者选择,加码新能源赛道。在一定时期内,“油电共进”或是细分市场的主要趋势。

  在合资B级车市场普通品牌中,广汽丰田“当家花旦”凯美瑞重夺11月销冠,成为当月唯一销量破两万的车型,今年累计销量突破二十万辆,达到204972辆,提前锁定年度销冠。高档B级车市场依然保持固有格局,BBA三家占据近八成市场份额,马太效应凸显。总体来看,BBA三款车型在市场上表现稳健,11月与今年累计销量均呈现同比正增长趋势。

  11、11月A级车:丰田系遇挫,大众ID.3首进前十

  11月,丰田系在A级车市场遭遇挫折,卡罗拉和雷凌分别销售9641辆和7442辆,同环比均出现两位数以上的下滑,双双跌出榜单。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自主品牌在纯电和插电式混动市场的发力,丰田系油电混动车型市场份额逐渐收缩。”

  相比之下,大众ID.3保持飙升态势,以销售1.53万辆的成绩首次进入榜单前十。从月销三千辆左右到持续突破万辆,ID.3终于实现厚积薄发,当然这也离不开“价格战”带来的利好。长期来看,如何能稳定ID.3的销量和排位,是上汽大众亟需考虑的问题。

  12、11月SUV:新能源扩大优势,Model Y强势反弹夺冠

  11月,SUV市场表现依旧强势,连续第二个月销售突破百万辆,共售出101.2万辆。销量前十SUV中,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型继续呈现“五五开”的局面,其中,5款新能源车型累计售出147154辆,占前十SUV合计销量的59.17%,较10月提升5.7个百分点;5款燃油车型售出101522辆,占比40.83%。

  聚焦车型表现,11月,特斯拉Model Y迎来“三连降”后的强势反弹,共售出49877辆,以19126辆的巨大优势领跑SUV销量榜;不止于此,特斯拉Model Y还是11月中国市场单一车型销量冠军,势不可挡。

  13、MPV新品迭出 11月腾势D9夺冠,经典车型受冲击

  11月,国内MPV车型销量为8.7万辆,同比增长19.7%,环比下降6.3%,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过半,腾势D9超过别克GL8夺得11月销冠;广汽传祺MPV“双雄”传祺M8、传祺M6纷纷上榜;岚图梦想家后劲十足,11月环比增幅达到16.7%。

  14、国家统计局:11月,汽车零售额涨14.7%、工业增加值涨20.7%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6%;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国家统计局表示,11月,工业生产恢复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回升。其中,11月,汽车制造业增长20.7%;1-11月,累计增长12.3%,皆大幅跑赢整体表现。

  15、乘联会:预计2023年乘用车零售2162万辆,增速5.2%

  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昨日发布的销量预测显示,1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约可达227万辆,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9.3%。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可达94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可达94万辆,同比增长46.6%,环比增长11.8%,市场渗透率约41.4%。

(责任编辑:姜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