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常有:“农村小伙用报废拖拉机零件组装了汽车,民间高手”;“农民工收集破铜烂铁,组装出自己的梦想战车”;“男子凑零件组装跑车 上路被查强制报废”……而十几年前就有:“五农民造二代“梦圆”轿车”;“一个农民的惊人之作,足以令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汗颜!!!”。从本质上说,眼下互联网造车大咖的“作品”与某些“乡绅土豪”或爱好者因个人兴趣组装的“超跑”无异。唯一不同的也许是互联网大咖更有钱、更任性,能够租下赛道“狂奔”,而一些爱好者组装的“超跑”只能在自家的田间地头上撒野。
昨天(8月9日)晚,一则“乐视讨债者涌入总部大楼”的消息,引发乐视资金危机再度升级。消息称,“在乐视大厦大堂讨债40余日的20余名乐视移动供应商,因为害怕乐视倒闭首次进入乐视大厦,要求面见乐视移动代理CEO阿木”,表明乐视供应商的“讨债”行动再次升级。而在同一天上午,另一则“贾跃亭香港筹粮,大部分财团避而不见”引起关注,也再次为贾跃亭替法拉第未来(FF)融资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三年前与乐视汽车一道“杀入”造车领域的“互联网人”如今都面临新一轮的融资压力。有投资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到了建厂阶段,能够融到钱的公司已经一只手数得出来了”。另外,宝马、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也在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并把量产新能源车的上市时间定在了2019年前后,留给这群“互联网人”的时间真的不多了。那么,曾经卯足了劲儿要把汽车业“颠覆为”手机业的这群“野蛮人”,能否如约兑现其信誓旦旦的“承诺”呢?
在发表了《跃跃御市:回不回国,10亿美元都难圆贾跃亭造车之梦》、《跃跃御市:圆梦的利器?FF91算得上汽车产品吗》、《跃跃御市: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谁还敢给贾跃亭代工》、《跃跃御市:面对乐视无理要求,汽车零部件商选择拒绝》、《跃跃御市:遭遇关店潮和大圣股份被冻结 贾跃亭怎么卖车》和《跃跃御市:汽车高管来去匆匆,谁与贾跃亭一道"蒙眼狂奔"》等6篇文章之后,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今天再次与您一道探讨贾跃亭造车梦破碎给投资人、消费者和互联网造车者们带来什么启示?
贾跃亭
投资需谨慎:“编故事”造不出汽车
一直以来,乐视汽车被戏称为“PPT公司”或“发布会造车”。据不完全统计,乐视在2016年召开的发布会有上百场之多,发布会上不停地抛出新概念,讲着“新故事”,通过“概念”来创造高估值。然而,数百场发布会推出的所谓新产品却往往只存在于PPT上。
聚焦“汽车生态”,“贾跃亭更是将‘故事创造高估值’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凭借PPT、‘all in’鸡血式来打气,依靠蓝图画饼来充饥,依托资本市场不断圈钱来维持燃烧”,有资深同行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由于乐视汽车迟迟拿不出量产车型,让投资方对其失去信心,从而难以获得下一轮融资来续命”。
这位同行指出,“汽车量产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对赌’,如果乐视汽车能够按计划推出产品,那么或许可以为其争取到下一轮融资;不过,由于深陷资金链断裂危机,并遭遇信任危机,贾跃亭和乐视汽车或将难以再获得投资人的信赖”,而最近的事态进展也验证了这一说法。
据媒体报道称,面对目前正在香港找投资的贾跃亭,“几乎所有人都在避开”;有投资人直言,“贾跃亭个人的信用已经透支了”。
这一事件给投资人提了个醒:要完成一款新车的研发和量产,必须经过足够的试验、大量研究、反复论证,必须依靠数百家的零部件供应商给予支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数据显示,2016年上汽集团研发费用为94.09亿元,比亚迪为45.22亿元;而2016年财年大众汽车集团研发投入更是高达136.12亿欧元。
2016年北京车展前,丁磊和张海亮首次双双亮相乐视汽车发布会
消费者需认清:“傍名人”造不出汽车
贾跃亭进军造车领域之初,依靠“高薪加期权”迅速地打造了一支高调、招摇的所谓“乐视汽车高管军团”。包括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吕征宇、原一汽-大众某下属企业生产总监弗兰克·施特则(Frank Sterzer)、原广汽吉奥总经理高景深、原上汽集团副总裁丁磊、张海亮等传统车企的高管陆续加盟,让消费者觉得所谓的“乐视超级汽车”已经近在眼前了。
事实上,互联网车企时刻都在上演“抢人大戏”。众所周知,电动车领域或自动驾驶的顶级研发人才,主要集中在宝马等大公司以及美国的硅谷等地。有媒体报道称,为了方便“挖”到优质的人才,蔚来汽车在慕尼黑、伦敦、北美圣何塞都设立了研发中心。
不可否认,“挖”汽车业界的名人为初创的车企提供了良好的信用背书,也让其造车的前途一度被消费者看好。不过,作为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研发、生产、检验和检测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团队协作、体系能力,一两个汽车“领头人”难以支撑整个产业链的运转。
随着量产环节的推进,互联网车企更看重团队的打造。据报道,蔚来汽车把宝马i系列设计总监Kris Tomasson及团队的多名设计骨干都挖了过来,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设计中心;威马也投资了一家德国造车团队。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投入的更多。以自主品牌为例,据吉利控股集团总裁、CEO安聪慧介绍,“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总投资62亿元,拥有1000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其中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外籍研发人员就有近3000人”。
回到乐视汽车,曾经的“高管军团”已经名存实亡;而那些曾经天真地以为“贾跃亭能很快造出汽车”的消费者,或许也能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挖走几个“汽车大咖”就能造出量产汽车的。
另一位互联网造车大咖推出一款造价不菲的新车
造车者需自知:别拿笑话当案例
继FF91之后,另一位互联网造车大咖在今年3月推出了一款号称造价高达148万美元的新车,并“成功”地挑战了赛车场的速度记录。据报道,这款新车第一批只做了6辆,准备赠与天使投资人。同时,“由于造价高昂,未来几乎没有量产的可能”,该造车大咖直言不讳地说。
这不禁让人想起,不久前网上还有:“农村小伙用报废拖拉机零件组装了汽车,民间高手”;“农民工收集破铜烂铁,组装出自己的梦想战车”;“男子凑零件组装跑车 上路被查强制报废”……而十几年前就有:“五农民造二代“梦圆”轿车”;“一个农民的惊人之作,足以令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汗颜!!!”。一位汽车行业人士直言,“从本质上说,这种车与某些‘乡绅土豪’或爱好者因个人兴趣组装的‘超跑’无异”。毕竟,由于没有经过有体系的验证和满足法规的测试,上述“新车”都不被允许上路行驶。两者之间唯一不同也许是,“互联网大咖能够忽悠更多的钱,一任其‘新车’在赛道上‘狂奔’;而一些爱好者组装的‘超跑’只能在自家的田间地头里‘撒野’”。
日前,山东德州交警在执勤时,一辆无牌的“红色轿跑”驶入民警的视线,民警立即将其拦截下来发现,该车竟然是一辆缩小版的电动 " 小跑车 "。 ( 来自 : 齐鲁网 )
现在,互联网“车企”大都已经认识到,“汽车业远比想象中难啃。”3年前,一群互联网人喊着“颠覆”的口号,正式进军造车领域;3年过去,没有一家互联网车企正式推出量产车型。相比之下,今年年初以来,宝马、奔驰、福特等车企,累计公布的新能源车型超过20款,覆盖高中低端全部车系。而大众、丰田,明确地把量产新能源车的上市时间定在了2019年前后。如此算来,留给互联网新车企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中国经济网 记者王跃跃)
相关阅读:
[专题]贾跃亭难圆造车梦 鸣互联网造车警钟
【图说】一张图看懂为何贾跃亭难圆造车梦?